陵縣一收棉戶存棉20萬斤
棉農:手中有棉賣不出
今年的棉花價格動蕩可謂到達了最高峰,每斤的最大差價達到2.5元。據(jù)了解,現(xiàn)階段種棉戶賣出的棉花價格每斤在4.6元左右,這樣計算,如果產棉量是1萬斤的話,相比去年的價格就少賣了2萬元。這對于一個普通的種棉戶來說,是一個不小數(shù)目。近日,記者在采訪棉農時了解到,6月5日有人以4.9元/斤賣出棉花,但是到6月6日,有的棉農只賣到4.5元/斤。夏津的一位李姓棉農告訴記者,“家里的棉花從去年10月份收獲完就想賣出去,但是當時收棉花的人很少??赡苁且驗閮r格太高,收棉戶買進棉花后也不好賣出,或是掙的錢很少,一些小資金運轉的收棉戶干脆就不再做這生意了?!?BR>
收棉戶:“存棉”是無奈之舉
在棉花產業(yè)鏈中,由于動蕩的棉花價格造成經濟損失的不只是種棉戶,近日,陵縣、平原、寧津的收棉戶也是叫苦不迭,紛紛表示這樣“上下翻飛”的棉價可是害苦了他們。
寧津的收棉戶吳先生做這行生意有三四年的時間了,家里現(xiàn)在的存棉已經處理的差不多了,“還剩下1萬多斤,不打算賣了,先放著吧,沒辦法,賣掉賠的太多。”據(jù)了解,吳先生去年秋收后開始收購棉花,當時的平均價格每斤為6.3元,而現(xiàn)在每斤只有4.5元,以現(xiàn)在價格把棉花賣給加工企業(yè)的話,自己就賠太多錢了。陵縣的呂先生收購棉花也有五年時間了,現(xiàn)在存放在家里的棉花有三萬多斤,不知道該怎么處理,“今年的棉花生意是真的難做?!眳蜗壬鷩@息著。
陵縣的王先生,收購棉花已有十多年的時間,說起去年和今年的棉價,他說,“今年是我做這生意以來最難做的一年,從沒有遇到過變化這么大的收購價格?!蓖跸壬纳庾龅帽容^大,但這也就意味著他的損失有可能會更嚴重?,F(xiàn)在王先生家里的存棉有20萬斤,當時的收購價格大部分在每斤6.5元和6.6元左右?!懊藁▋r格估計也到不了那么高了,如果能漲到每斤5.2元或是5.3元,我就賣掉這些存棉,老是這樣存著,也不是辦法,但是現(xiàn)階段還是不能出手。我現(xiàn)在還在繼續(xù)收購棉花,買進后接著就賣給棉花加工企業(yè),以此來維持資金的正常運轉?!蓖跸壬谝恢痹诤颖本硟仁召徝藁?,據(jù)了解,那里的種棉戶存貨量比較大,一般都在一萬斤以上,而他之前存下來的20萬斤棉花大部分都是在德州當?shù)厥召彽摹!艾F(xiàn)在的棉花價格太低,當?shù)睾芏喾N棉戶都不想出售了,也是想放一放,希望可以賣個較高的價錢。”
棉紡企業(yè):進退兩難另尋出路
面對棉花價格的大幅下降,不只是種棉戶和收棉戶,包括棉花加工企業(yè)、紡織公司和以服裝出口為主的企業(yè)都陷入了價格的泥潭中,進退兩難。
所謂棉花加工,就是將籽棉處理成皮棉的過程,德州市云慧紡織原料加工公司就是這種類型的企業(yè),該公司的李經理告訴記者,“到目前為止,廠里以皮棉形式存放的棉花有300噸,如果以現(xiàn)在的價格出售,每噸會賠一萬元,這樣損失就是三百萬元。”從2010年9月15日該企業(yè)開始投入生產,當時的收購價格每斤是6.7元至6.8元,每噸皮棉的價格是31000元,幸好當時出售了一部分?!皼]想到棉花價格會下降,所以在棉花收購高峰期,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收購籽棉上,導致現(xiàn)在廠里的皮棉存量達到300噸?!?BR>
當前的棉花價格每斤在4.7左右,大部分棉農和收棉戶心理上的落差太大,都不愿意出售存棉,所以現(xiàn)在加工企業(yè)收購棉花也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拔覀儸F(xiàn)在是現(xiàn)收現(xiàn)加工現(xiàn)賣,這樣來抵消棉花存儲、加工、運輸?shù)馁M用,維持公司的正常運轉?!睋?jù)悉,大部分的棉花加工企業(yè)都面臨這樣一個困境,一方面存棉太多,存儲費用大幅增加,但是如果出售,棉價的下跌使損失更大;另一方面,現(xiàn)階段棉花加工企業(yè)的生產能力已經很強,由于目前籽棉的收購有困難,造成了生產資料和生產力的浪費,這無疑又給企業(yè)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艾F(xiàn)在我們實在不敢出售皮棉,損失太大,只能看市場的走向了,棉花價格也不是我們能控制的,只能等著價格上漲了。再這樣下去,我們棉花加工企業(yè)就快要撐不住了?!?BR>
受棉花價格影響的還有紡織企業(yè),紡織企業(yè)大多是因為下游市場不景氣,客戶不敢大批量訂貨,例如以前一次性能進面料30噸,現(xiàn)在大部分只能是一次進1噸。這樣,對于生產力已經足夠大的紡織企業(yè)來說,必定會導致兩種結果:停產或者減產,造成生產資料的浪費,或者增加儲存成本。而這樣的發(fā)展趨勢,勢必會讓一部分抗市場動蕩力較差的小型企業(yè)面臨倒閉的危險。
但是相對于棉農和收棉戶,紡織企業(yè)還是有路可走,不完全是被動接受。德州恒華紡織品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公司正在慢慢減少對棉纖維的依賴,開始減少純棉產品,多生產滌棉混紡的面料,一些新型的纖維產品,如大豆纖維、竹纖維等也正在研發(fā)之中。
□見習記者 張雙雙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