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書會
平原縣王鳳樓鎮(zhèn)馬腰務村,座落在古篤馬河畔,是一個有著上千年歷史的古老村莊。
由于地處水豐草美,澤灘泓流之地,煙波浩淼,水流蛙鳴,加之鳴馬、黎馬(鳴雞店鎮(zhèn)\馬腰務、黎吉寨鎮(zhèn)\馬腰務)鎮(zhèn)道直通馬腰務,車來人往,騎乘紛至,特定的塢畔河浜,晨霧彌漫,環(huán)繞馬腰,云游車欄,霧過馬腰的海市蜃景,成了人們呼之村名的口語,馬腰霧村村名初始。
依河修筑的碼頭,承載著鎮(zhèn)村與古河客貨的往返,船燈閃爍,車鈴叮當,一派水陸交織的繁忙景象,因此馬腰務村又叫馬腰塢村,現(xiàn)在人們習稱馬腰務。
史料說它是古郡治所
馬腰務村住有上百戶人家,村落修筑在一個高埠隆起的古遺址上,中間高,四周低,人們習稱龜背街。
古篤馬河畔,馬腰務村址上,曾是安德古郡遺址。
說是古郡遺址有何證據(jù)?
經(jīng)查證:著名學者譚其驤1982年編著的《山東歷史地圖集》、《山東古地名考》中說,自西漢至北齊(公元前202至公元556年),古郡安德歷750多年。馬腰務村曾是古郡安德縣治所,即青州安德郡安德縣。北齊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后,與鬲縣合并,遷址臨齊城(今陵縣抬頭寺武莊一帶)。流經(jīng)安德郡治所的篤馬河,本源出河南漯川,黃河一次大徙時,中游以上截斷,下游源始平原,過古般縣、樂陵、無棣入海,全長560千米。那時黃河自秦始稱“德水”,經(jīng)常決口,漢高祖劉邦為使黃河安瀾入海,於流經(jīng)故道篤馬河畔、平陵交界處的馬腰務村村址位置上,設置安德縣,以安瀾德水。
安德古郡安德縣分別稱謂:青州安德郡安德縣、冀州安德郡安德縣、德州安德縣。
譚其驤《山東歷史地圖集》還標注,安德在臨齊城南25里,《德州文化大觀》“陵縣古城今探”一文記載,漢高祖設置的安德故城在平、陵交界處的馬腰務村(今屬平原)。
文物遺跡為文獻佐證
馬腰務村,從老供銷社十字街由高到低向四周伸延,古篤馬河畔更是低洼明顯,村址地貌隆起,形似龜背,村民講,村內(nèi)到處都是磚頭瓦塊陶片,打井非常艱難,下深3—4米仍有磚瓦碎塊陶片,屬典型的古遺址文化層,疑似城池廢墟堆積而成。《漢志》、《古歷史圖集》、《地名考》等著述均記載稱,西漢至北齊時期的安德郡安德縣治所城址在馬腰務村。
除史載有關資料外,筆者上世紀八十年代,在馬腰務村南雙廟仇村窯廠取土時,曾收集到一尊出土的漢白玉觀音像底座殘件,長0.5米,寬0.3米,厚0.2米。左側銘文“冀州安德郡馮氏”字樣,后由德州廣川賓館薄紅旗先生收藏。距馬腰務村一里之遠的雙廟仇窖廠,曾出土過漢代生活用具“釜”的隨葬品,從而印證馬腰務曾有古城遺址。
原張士府鄉(xiāng)黨委副書記姚汝德同志,任公社水利站長時告知筆者,上世紀70年代后期,協(xié)助國家地質(zhì)部801地質(zhì)調(diào)查隊進行水資源調(diào)查時,被告知張士府村西北5公里處,有一埋藏地下的古老河道,從而佐證,安德古郡及馬腰務村傍依的篤馬河,即是源出河南漯川,穿越馬腰務安德古城的古黃河屯氏別河南瀆河道。高埠隆起的馬腰務村村貌,與文化層次的積淀,更是有力地佐證了安德古郡遺址。
古鎮(zhèn)已搬進社區(qū)新居
馬腰務村是魯西北平原古老重要的村鎮(zhèn)之一,不僅是水陸交匯的碼頭之所,同時也是市商人口相對集中的市集要地,設四、九大集。
民國時期,它是平原八區(qū)駐地,也是八區(qū)十九鄉(xiāng)兩鎮(zhèn)之一的鎮(zhèn)村(另一個鎮(zhèn)是平原八區(qū)水務鎮(zhèn)),戰(zhàn)爭年代是冀魯邊區(qū)紅色根據(jù)地之一,1940年2月著名的馬腰務戰(zhàn)斗就發(fā)生在這里。史載八路軍魯北支隊在馬腰務斃傷日偽100多人,盡管敵人出動飛機配合,魯北支隊仍取得反圍剿的勝利,并武裝收復了日偽據(jù)點。
馬腰務村,自清末民初設區(qū)、鄉(xiāng)區(qū)段制以來,至人民公社成立前,一直是區(qū)公所基層政權駐地。
如今的馬腰務村,即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又在時代的改革中奮進,將告別古城歷史的沃土田園,搬進高樓矗立的新居——古郡社區(qū)。
不久的將來,馬腰務村將同古郡安德一樣,永久地定格在史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