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麗厚
半壁店位于夏津縣西南邊陲,緊靠衛(wèi)運河?xùn)|岸。這里本來不是一個村莊,而是一個貿(mào)易場所。就像現(xiàn)在的貿(mào)易市場。運河上南來北往的客商在這里停留駐足,進(jìn)行貿(mào)易往來,或臨時??啃菹⒌?。于是便出現(xiàn)了為這些客商服務(wù)的門店,如百貨店、旅店、飯店等。這些店大都是附近村人開辦的,也有一些外地人看好這里的商機(jī),來這里開辦的。這些門店大都順河而建,一字排開。店鋪前各色布幌隨風(fēng)招展,行人從船上遠(yuǎn)遠(yuǎn)望去,好一派繁華景致。
特有店鋪賜它特有名字
那時候的店鋪,都是由一間房屋中間隔開而成的。開飯店的前面做廳堂,后面做廚房;開旅店的前面接待,后面住宿;開百貨店的前面賣東西,后面當(dāng)臥室;還有開茶館的,在店前搭個草棚子,過往的客人如果沒有什么買賣,臨時在草棚子下喝上碗茶就匆匆上船趕路了。人們把這些店鋪通稱為“半邊店”。南來北往的客人口音不同,也有的叫成“半壁店”。久而久之,傳來傳去就成了“半壁店”了。于是“半壁店”的名字就流傳下來。到了元代,這里已形成一個村落,當(dāng)?shù)厝吮惆堰@個村叫作“半壁店”。
半壁店距夏津城西二十公里,距臨清城也有十幾公里,是個比較偏僻的地方。為什么這里這么繁華呢?向北距渡口驛幾公里,向西南距清源驛十幾公里,半壁店正好處在兩大水驛的中間地帶,而夏津的渡口驛和臨清的清源驛都是官驛,專門接待過往的朝庭官員。??康囊泊蠖际堑剿蝹}裝卸皇糧的。水次倉是官設(shè)糧倉,相當(dāng)于今天的國家糧食儲備庫。再說如果遇到皇上南巡路過,知縣還要帶領(lǐng)文武官員到設(shè)在渡口驛的理水廳衙門去候駕,所有老百姓都要避讓。所以眾多的私家船都來到半壁店停靠、住宿、交易。也有一些官員吃膩了館子里的大魚大肉,便裝扮成商人的樣子來到半壁店,品嘗這里的特色小吃。所以只要有運河漕運的忙碌,就會有半壁店興隆與繁華。
一次決堤讓它一分為三
運河的水在這里靜靜地流淌了一千多年,漕運的船只穿流不息一年又一年。半壁店越來越興旺。周邊十里八鄉(xiāng)的人們都紛紛來這里趕集。
清嘉慶二十五年夏天的一個傍晚,運河在半壁店潰決,河水如猛獸般呼嘯著沖向半壁店。由于半壁店南北地勢高,中間相對低洼,河水便在村子中間亂沖亂撞。那些土坯房哪里經(jīng)得住這么兇猛的洪水沖刷?于是,很多房屋很快坍塌。泥土摻雜著門窗、家什等,很快被沖到一起,形成阻力,再加上村東本來也比較高,于是大水便又向兩邊分開一路向東流向白泊(民國二十三年,即1934年,續(xù)修《夏津縣志》時,將“白泊”正式命名為“白馬湖”)。
雖然知縣任士謙聞訊親臨現(xiàn)場指揮堵漏搶險,但無奈當(dāng)時沒有現(xiàn)代化工具,河水流淌了七天七夜才慢慢停下來,當(dāng)時的白泊一帶一片汪洋,一眼望不到邊。
這次的決口,使白泊的積水保持了十二年,才漸漸消退干枯。也因為這次決口,半壁店被一沖為三,形成南店、北店和東店三個自然村,統(tǒng)稱“三店”或“店上”。新中國成立后,三店各自為政,建立了三個行政村。據(jù)統(tǒng)計,目前三店共有240戶人家,人口924人。雖然現(xiàn)在不是一個村子了。但這里的人們口口相傳的,都是同樣的關(guān)于半壁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