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明
惺悟寨位于山東省寧津縣西部,隸屬于相衙鎮(zhèn),毗鄰漳衛(wèi)新河,村內有劉、騰、張、李、 王、祁、 尚八姓村民,人口1500余眾。
村子幾易其名。解放前一直稱作“迷糊寨”。新中國成立后叫惺悟寨。不過,附近上了年紀的人,還是習慣稱之為“迷糊寨”。
這個村出了一位傳奇人物——我軍造槍第一人劉貴福。他曾受到毛主席、朱總司令、彭德懷、左權、劉伯承、彭雪楓等黨和軍隊首長的表揚,被授予“勞動英雄”光榮稱號。
出身貧寒,熱誠報國
劉貴福,字錫珍,1907年生,1939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曾任陜甘寧邊區(qū)機械廠及槍械部負責人,軍工部一所、四所副所長,軍工部三廠廠長,華北兵工局第二工具廠廠長。新中國成立后,歷任第一兵工廠廠長,國營342廠首任廠長,第五機械工業(yè)部第七局主任工程師等職,是我軍“第一槍”的設計和制造者。
劉貴福自幼家境貧寒,6歲時父親因躲債外出未歸,兄弟幾個和母親相依為命,艱難度日。16歲時經(jīng)在京城衛(wèi)戍部隊當工匠的堂伯父劉鳳鳴介紹,劉貴福成了西苑陸軍13師炮兵團的一名勤務兵。
1924年,17歲的劉貴福進入馮玉祥在西北邊防督辦公署修械所當學徒,學習槍械修理、制造。由于他肯吃苦、愛鉆研,很快就出徒,成為一名合格的工匠,真正走上了軍工生涯。
1937年8月,日軍飛機轟炸太原,國民黨兵節(jié)節(jié)敗退,而滿載八路軍的列車卻逆行北上,開赴抗日前線。目睹這一切之后,劉貴福在一名叫趙國強的共產(chǎn)黨員介紹下,毅然脫離舊軍隊,帶領16名工友投奔八路軍,踏上了北上的列車。
列車到達臨汾劉莊八路軍辦事處時,劉貴福和工友們受到八路軍駐山西辦事處主任彭雪楓和朱德總司令的接見和表揚。八路軍首長的和藹可親和廣大指戰(zhàn)員的熱情,讓劉貴福感慨萬千。
研制武器,抗擊敵寇
1937年12月,劉福貴與工友們在八路軍戰(zhàn)士護送下,跋山涉水到達延安,隨后,他們被分配到位于延安東約8公里的柳樹店兵工廠。
1938年3月,兵工廠遷往安寨縣茶坊村,改名為陜甘寧邊區(qū)機器廠,分東廠(槍械修配部)和西廠(槍械制造部)。劉貴福任東廠負責人。
11月,日寇轟炸延安,因為我軍沒有高射武器,不能對敵進行還擊,軍民生命財產(chǎn)受到嚴重損失。劉貴福和工友們受領制造高射機槍任務后,在一無圖紙二無設備三無材料的情況下,懷著對侵略者的仇恨,日夜加班,設計出圖紙,利用對馬克沁機槍的改造,最終研制出連發(fā)性能好、槍架穩(wěn)定、轉動靈活的高射機槍,為保衛(wèi)延安作出了重大貢獻。
1938年12月,軍工局委派陜甘寧邊區(qū)機器廠槍械部制造步槍,支援抗戰(zhàn)。劉貴福和孫云龍等工友憑著多年的造槍經(jīng)驗,通過對各式步槍的優(yōu)劣特點權衡,反復試驗,研制出一種馬、步結合加折疊式三棱刺刀的新型步槍。
1939年5月,陜甘寧邊區(qū)工業(yè)展覽會在延安召開,沒來得及命名的新型步槍就被展覽會工作人員帶去參展,標為“無名式步槍”。展覽會閉幕大會上,經(jīng)過評委評選,無名式馬步槍被評為對國防工業(yè)有特殊貢獻產(chǎn)品,榮獲甲等產(chǎn)品獎。劉貴福作為主要設計制造者被評為特等獎單位的勞動英雄。毛澤東為其題詞:“生產(chǎn)戰(zhàn)線上的英雄”。
生命不息,戰(zhàn)斗不止
1939年7月,中共中央軍委決定派一批干部、技術骨干支援晉東南太行山區(qū)的八路軍總部軍工部,劉貴福和其他工友于1939年10月到達軍工部。他先后擔任軍工部技師、軍工部一所(黃崖洞兵工廠)副所長。并遵照劉伯承司令員有關步槍適應近戰(zhàn)作戰(zhàn)的理論,再次改進了無名式馬步槍。
1940年7月,劉鼎和劉貴福帶著剛研制好的射擊準確、輕巧靈便的新型步槍來到八路軍總部匯報,受到彭德懷、左權等軍隊首長的贊揚和肯定。當時正好趕上是8月1日,無名式馬步槍就被正式命名為“八一式馬步槍”。命令軍工部各兵工廠統(tǒng)一成批生產(chǎn),從此我軍就有了最早的制式步槍。
由于劉貴福在槍械制造領域的突出貢獻和生產(chǎn)管理方面的出色表現(xiàn),多次受到上級表揚和獎勵。1943年在新英雄主義運動中,被軍工部授予技術能手稱號,評為勞動英雄。1944年冬,劉貴福和炮彈大王甄榮典一起參加了冀魯豫邊區(qū)群英大會。
新中國成立后,劉貴福主持了我國第一代火炮和兵工的創(chuàng)建和研制工作。生命不息,戰(zhàn)斗不止,他一直工作到1966年9月3日因病逝世。劉貴福,表現(xiàn)出了一個老兵工對祖國的無限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