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社時期集合社員下地干活敲打的鐵鐘。
生產能力低下
由于體制的原因,社員生產積極性得不到充分發(fā)揮,造成生產能力十分低下,每個工日好的掙四五毛錢,差的一二毛錢,甚至全年全隊一分錢都分不到,那時一個麥季人均能分到百斤小麥就算好的,如果因年景干旱歉收,人均幾斤小麥的并不罕見。
集體所有制的工分分配制度,一直持續(xù)到1984年的社改鄉(xiāng)、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實施之后才告結束。
回首往事,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總還能記住那時的一些陰影:形而上學的同工同酬,使一些人出工不出力;干部用工上的隨意性助長了官僚主義和家長作風;分配不公,嚴重挫傷了社員投身生產的積極性。正如當時的順口溜所言:“包工快,月工磨,自留地里好干活”“得罪隊長沒好活,得罪保管換稱砣,得罪會計筆尖戳”“一天八分工,干活磨蹭蹭”……形象地記錄了那個時代的真實狀況。
斗轉星移,彈指一揮間。勞動工分制不知不覺已退出歷史舞臺30多年,人們在追憶那段歷史記憶的同時,更加感恩當下的美好生活。
□牟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