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農(nóng)民,一個底層打工者到著名作家,從邢慶杰身上,我看到了一位作家文學歷程的典型道路。從一個作家身上,我試圖挖掘小說之于當代社會的意義,以及物質世界里,如何定位精神價值的存在。
邢慶杰,1970年出生于山東禹城市十里望回族鄉(xiāng)后邢村,幼年喪父,初中畢業(yè)后即輟學,在農(nóng)村一邊種地、打工,一邊堅持文學創(chuàng)作,在經(jīng)歷了多年的苦悶和挫折之后,陸續(xù)在《人民文學》《中國作家》《北京文學》《文藝報》《少年文藝》等報刊發(fā)表小說作品200余萬字。作品被《小說選刊》《中華文學選刊》《讀者》《青年文摘》等報刊轉載二百余篇(次);入選《2008年中國短篇小說經(jīng)典》《中國當代文學經(jīng)典必讀·2014短篇小說卷》等100多種海內(nèi)外選本。榮獲“山東省第二屆泰山文藝獎·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 山東省第六屆微電影大賽“最佳編劇獎”等30多個文學獎項。已出版小說專著《沉重的父愛》《我的名字叫鷹》《屠蛇記》《油菜花開香兩岸》《草原歷險記》《電話里的歌聲》等21部。 主編《青少年快樂成長案例》《受益終生的一百個黃金故事》等十多部勵志讀物。1994年,在堅持了八年的文學創(chuàng)作之后,他終于憑借寫作走出鄉(xiāng)村,歷任禹城市運輸公司辦公室秘書、德州有線電視臺圖文頻道編輯部主任?,F(xiàn)為國家一級作家,德州市文聯(lián)專業(yè)作家,山東省作協(xié)第二屆簽約作家。系中國作協(xié)會員,山東省作協(xié)全委委員,德州市作協(xié)主席,《魯北文學》主編。2012年被評為德州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014年被評為德州市首屆文化英才。
一個文學青年的個人奮斗
邢慶杰的寫作生涯可以追溯到小學二年級。他在一個叫后邢的村小學讀書。村里沒有校舍,租了村民的兩間土坯房做教室。兩間房子相通,盛著二年級和五年級共四十多個學生。老師給一個年級上課,就讓另一個年級做作業(yè)或到村外的樹林里朗讀。
讀二年級的邢慶杰經(jīng)常偷聽五年級的作文課。老師布置的作文,他偷偷寫,不會寫的字就注拼音?!坝幸淮危掖笾懽影炎约旱囊黄魑慕唤o了老師,竟得到了老師的高度贊揚。”多年后,邢慶杰回憶當時的情景,“也許,這是我愛上寫作的第一個動力?!?SPAN lang=EN-US>
邢慶杰五歲喪父,母親一個人撫養(yǎng)兄妹四人,還要償還父親生病時欠下的債務。1986年夏天,邢慶杰16歲,初中畢業(yè)。此時,大哥已結婚,二哥將要結婚,家里的房子還是低矮的土坯房。
作為全村最窮的一家人,“我心里時刻像塞了點兒什么似的,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壓抑感和自卑感”。他選擇了輟學,承擔家庭重擔。家里人對他的輟學,沒有表現(xiàn)出多大的支持或反對,村里還從未出過一個因讀書而“出息”的人。
這時,大哥、二哥已經(jīng)分家單過,家里只剩下了母親和妹妹。家徒四壁,做生意沒本錢,人均只有八分地,也無法做文章。走投無路的境況下,朦朧的“作家夢”重新清晰起來。“我寫作的初衷并不高尚,只是不甘心一輩子做一個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nóng)民,想用寫作改變自己的命運?!?SPAN lang=EN-US>
第一篇小說寫的是初戀,他用了一個多月的晚上時間,寫成了三萬多字的中篇小說,題目叫《巷情》。數(shù)易其稿后謄寫清楚,滿懷信心地寄到一家雜志社。兩個多月過去了,稿子石沉大海。在漫長的等待中,他又對這篇小說進行了反復修改,共寄了十四家雜志社,那是他當時知道的所有雜志社?!耙荒甓嗟臅r間,我都在修改、完善那篇小說,并無數(shù)次在夢中夢見那篇小說發(fā)表了,無數(shù)次在夢中狂喜而醒。卻沒有得到任何雜志社的一點兒消息?!?SPAN lang=EN-US>
剛開始他什么都寫,小說、散文、詩歌,主要寫小說,四年寫了五、六十萬字,往外投了二百多次稿,卻一篇也沒能變成鉛字。小說沒有發(fā)表,流言卻傳開了,說白日做夢的也有,更有認為他神經(jīng)不正常的。這一年,他已經(jīng)24歲了,在農(nóng)村,算是大齡“光棍兒”。
在一位哥哥的幫助下,他到一家建筑公司當了小工,每天掙五塊錢。收工回家后,無論有多累,他仍然坐在書桌前,繼續(xù)編織小說,對寫作癡迷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懊刻焐瞎е鴷?,中午抽時間看;晚飯后必須準時坐在書桌前,否則,我將心神不安?!?SPAN lang=EN-US>
由于干活認真,邢慶杰經(jīng)常得到工長的表揚,從事建筑業(yè)不久,就由一名小工轉為技工,又因能看懂圖紙成為小頭目。建筑公司解散后,在朋友的鼓動下,他成立建筑隊,在農(nóng)村承包民房工程,無意之中成了包工頭。
每承包一家民房,他都要東家給找一張桌子,一把椅子,每天上工后,先安排完工作,然后趴在桌子上讀寫。
1990年5月,第一個小小說《愛的準繩》在內(nèi)部刊物《杜鵑》上發(fā)表。之后的幾年間,作品發(fā)表出奇順利,幾年時間他發(fā)表了50余篇小小說。1994年初,他應禹城市運輸公司的聘請擔任了辦公室秘書。這一年12月,第一篇短篇小說《絕癥》在《山東文學》發(fā)表。
1999年,他在朋友的引薦下,來到了德州,在德州有線電視臺擔任編輯部主任。陌生的環(huán)境、眼界的開闊,對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一年之后,他的小小說《玉米的馨香》就獲得了“首屆全國微型小說年度評選一等獎”。在人生的道路上,他是不幸的,在文學的征途上,他又是幸運的,這次獲獎,使一直名不見經(jīng)傳的他一步就邁入了全國文壇,走進了評論家、作家、編輯、讀者的視野。獲獎名單公布后,當?shù)氐膸准颐襟w先后采訪了他,全國各地的邀稿信雪片般飛來。想想每篇稿件都石沉大海的那些日子,邢慶杰感慨萬千。但他沒有停下腳步,沒有滿足于小小說的成就,在中篇小說方面狠下功夫。
作為一個作家,邢慶杰非常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搜集、積累素材。有一年,他回老家串親戚,四姨講了一個四姨夫殺死鬼子的故事。后來,他在禹城縣志上也找到了這個故事:抗戰(zhàn)時期,一個日本鬼子跑到了四姨夫的村里,這個村離縣城只有幾里路,叫范莊,緊靠徒駭河西岸。鬼子進村后,正好碰上四姨夫的叔伯妹妹,就想強奸她。恰好,被四姨夫撞見,拿鋤頭砸死了,埋在河邊樹林里。后來,鬼子發(fā)現(xiàn)少了一個士兵,就派翻譯官來要人,如果交不出人,就屠村。四姨夫去村長那里自首了。村長湊了一筆錢,買通了翻譯官。不知道翻譯官怎么和鬼子解釋的,第二天,來了幾個鬼子,讓四姨夫把人挖出來,事情不了了之。據(jù)說,鬼子不打算追究四姨夫的責任,主要是他沒有昧下那條槍,他把鬼子的配槍和尸體埋在了一起,這就澄清了八路軍游擊隊的嫌疑。用這樣一個故事核心,邢慶杰把它寫成了人物、情節(jié)、結局、立意完全不同的兩篇小說。先寫出了一個短篇《四爺》,寫人命運的不確定性和悲劇性;后又寫了一個中篇《油菜花開香兩岸》,通過一個少年懵懂的視角看到的一個個他無法理解的事件和最后的那場戰(zhàn)斗,從那個時期地下斗爭的艱難和殘酷,來成就一個少年的成長。
他的這些小說陸續(xù)登上了《人民文學》《北京文學》《山花》《長江文藝》等名刊。
2010年,在市文聯(lián)領導和市委有關領導的關心下,邢慶杰調入了德州市文聯(lián)創(chuàng)作室,終于夢想成真,成為了一名專業(yè)作家。夢想的實現(xiàn),使他更加醉心于文學創(chuàng)作,依然筆耕不輟。2011年,他的短篇小說《像風一樣消失》斬獲了“山東省第二屆泰山文藝獎”,這是德州作家的小說第一次獲此殊榮。2014年9月,他被推薦選拔到魯迅文學院(每省僅有一個名額),成為魯迅文學院第21屆全國中青年作家高研班的一名學員。他非常珍惜這個在全國文學最高學府里學習的機會,一邊學習,一邊刻苦創(chuàng)作,期間寫出的中短篇小說《孤獨的玉米》《鄉(xiāng)村紀事》《一九八七年的情詩》等先后被《北京文學》《文藝報》《小說月報·原創(chuàng)版》發(fā)表,并被《小說選刊》《中華文學選刊》轉載,《孤獨的玉米》被收入《中國當代文學經(jīng)典必讀·2014年短篇小說卷》。
回顧自己20余年的寫作歷程,邢慶杰感覺自己“還在路上”,“一直對自己不滿意,越往前走越不滿意,最好的作品還在后面?!?SPAN lang=EN-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