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20年來,德州城市建設(shè)日新月異,新地名大量涌現(xiàn),而一些古老地名則瀕臨消亡的境地。 9月16日,我市全面啟動了百年古縣、百年古鎮(zhèn)、百年古村 “三百工程”編纂工作——
承載歷史的“活化石”
??? 地名,尤其是存在了千百年的老地名,不僅僅是一條街、一座橋、一個村鎮(zhèn),它更承載著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是一座城市的“活化石”。
??? 德州的老地名眾多,紅壇寺、長莊、雞鳴店、王打卦……每一個老地名背后,都有一個迷人的傳說、動聽的故事。
??? 在武城縣東北23公里,有一個名為四女寺的鎮(zhèn)。據(jù)《民國重修恩縣志》記載:漢朝時,此地傅氏夫婦,生四女,年過半百,尚無子嗣。四女為侍奉雙親,矢志不嫁,各植一槐,誓曰:槐枯人嫁,槐茂人留。結(jié)果四槐郁蔥成蔭。四女對雙親殷勤侍奉,并日夜誦經(jīng),以祝長壽,歷二十年,貞孝雙完,因名四女樹,后人為之立寺,改名四女寺村。
??? “相傳宋太祖趙匡胤南巡路過此處,迷失方向,故人稱迷糊陣。宋朝于這里設(shè)置了鎮(zhèn),改‘迷’為‘糜’,把迷糊陣改為糜村鎮(zhèn),后來簡稱為糜鎮(zhèn)。 ”家住陵縣糜鎮(zhèn)的72歲退休教師劉佃喜,每次談起自己所住鄉(xiāng)鎮(zhèn)的名字,自豪感油然而生:“想想我們生活的地方有著如此傳奇的故事,覺得很是驕傲。 ”他深有感觸地說。
??? 劉佃喜的這種感受,代表了千千萬萬在地名文化熏陶下長大的德州人的心聲,作為情感和記憶的載體,老地名如同血肉深深融入當?shù)厝说纳铮谌氲轮菸幕小?/P>
日漸模糊的“文化名片”
??? 中國地名研究所所長劉保全說,改革開放以來,在城市化建設(shè)、資源開發(fā)、環(huán)境整治及市場經(jīng)濟化的過程中,全國更改和廢止古老地名的現(xiàn)象有增無減。更有甚者,忽視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特性,盲目追求大、洋、怪、奇和引用外來地名、命名洋名。
??? 市民政局區(qū)劃地名科科長胡長林介紹,我市地名概括說由以下幾部分組成:一是民國及民國以前形成的歷史地名,以太平街、尉署街、剪子股街等為代表;二是新中國成立后的地名,以天衢路、旭升街為代表;三是承載某種歷史事件的道路命名,如三八路、東方紅路等。現(xiàn)在,很多諸如狀元街、寒綠胡同、德中街等在德州歷史上美好而有意義的老地名都已消失,成為地名工作者心中揮之不去的痛。
??? 老地名消失,德州不是特例。數(shù)據(jù)顯示,北京舊城區(qū)胡同地名23年間因舊城改造而消失了40%;蘇州近30年間有1192個老地名從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間消失;濟南已有200余條老街巷的名字消失。不難想象,物換星移間有多少古地名因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永遠湮沒在歷史的塵埃里。
珍視老祖宗留下的遺產(chǎn)
??? 歷史和文化是城市的命脈,保護老地名本身就是一個追憶城市歷史和文化脈絡(luò)的舉措。
??? 今年9月16日,我市全面啟動了百年古縣、百年古鎮(zhèn)、百年古村“三百工程”編纂工作,將編修志書13部,每個縣市區(qū)一部。編制上限時間從資料記載開始,下限時間至2012年4月,預(yù)計2012年6月底前完成。志書編纂采用圖、述、記、志、傳、表、錄等體裁;采用章、節(jié)體橫列門類,縱述史實;內(nèi)容涵蓋地名詞語文化內(nèi)涵,地名歷史文化、地理文化以及鄉(xiāng)土文化內(nèi)涵等。
??? 與此同時,市民政局區(qū)劃地名科整合陵縣、武城、平原等地的地名資源,全力向國家申報千年古縣,積極挖掘我市千年古鎮(zhèn),增強對地名文化的保護,提升德州人民的認同感和自豪感。近期,德州市地名學(xué)會將成立,它集合了我市重點地名文化的學(xué)者及地名愛好者,對古老地名進行研究保護,并對新地名的申報進行嚴格論證,以保持德州地名的穩(wěn)定性、連續(xù)性、規(guī)范性?!醣緢笥浾?唐曉穎 本報通訊員 張偉 劉金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