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省“共享陽光—志愿助殘服務行動”將于7月6日在我市啟動。為提升扶殘助殘的社會氛圍,把志愿助殘內化為價值觀念、外化為自覺行動,本報從今日起選取我市志愿助殘活動中涌現出的典型進行重點報道。敬請關注。
??? “我那故鄉(xiāng)的小路,是我童年走過的路,路旁盛開的小花,給我快樂和幸?!泵總€星期二的下午,德城區(qū)特教中心都會傳來歡快的歌聲,這是德州學院音樂系的志愿者正在給中心的學生上音樂課。
??? 近年來,德州學院音樂系的志愿者們每年都來特教中心開展幫扶活動。盡管大學生換了一屆又一屆,可每個星期二下午,志愿者們都會雷打不動地來到這里教孩子們唱歌、跳舞、做游戲。后來,德州學院機電系、醫(yī)學系、美術系和德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機電系的師生也加入這個愛心團隊。
??? 德州學院音樂系大二學生吳?;厶寡?,來到這里不僅幫助了殘疾兒童,而且自己也從這些孩子身上學到不少東西。“其實我們是互相取長補短。別看孩子們有的聽不見,有的邏輯思維差,但是他們都有一顆善良的心。通過幫助他們,我們平時浮躁的心情得以平抑,心靈也得到了凈化。 ”
??? 這些志愿者中有一位杰出代表,她叫褚楊。特教中心的志愿者生涯使她對這些殘疾兒童有了深深的感情,2007年,她以第一名的成績通過德城區(qū)教師招聘,光榮地成為特教中心的一名老師。
??? “開始做志愿者時緣于學院組織的學雷鋒活動,到特教中心的前身聾啞學校去幫扶。剛走進校門時沒感覺有什么特別,但是當一下子見到這么多殘疾兒童時,我震驚了。 ”從那時起,褚楊就下定決心,要對這些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當她畢業(yè)擇業(yè)時,便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特教中心。
??? 剛開始執(zhí)教時,沒有任何特教技能的褚楊遇到了很多困難,聾啞兒和智障兒比普通的兒童在溝通方面不知要差多少倍。褚楊就在最短的時間內學會了手語,還利用假期去外地學習特教專業(yè)技能。
??? 對于特教工作,褚楊更多地表現出來的是一份豁達:“我沒有別人說得那么轟轟烈烈,我只是踏踏實實地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 ”
??? 截至目前,已經有30多家愛心團體到德城區(qū)特教中心幫扶。特教中心副校長王福良說:“這些志愿者來我們學校幫扶,使這些殘疾兒童感受到了社會上的關愛,增強了他們生活的信心。 ”
??? 在特教中心的多媒體教室,有一面愛心墻。在4個大紅色的字“愛滿人間”的下面,有許多手印,五顏六色,異常鮮艷。據特教中心校長李俊榮介紹,來這里幫扶的志愿者每人都會留下自己手印,目前已經有2000多志愿者留下了手印,同時也留下了對殘疾孩子的愛心。
□本報記者 鄭東巖 本報通訊員 任立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