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為先”,這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傳統(tǒng)美德。孝道是中國人最為尊崇的美德之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則是孝道的最高境界,能有如此修為謂之“大孝”。在禹城市市中街道辦事處就有這么一位具有“大孝”品質的人,他就是張承華,現(xiàn)年57歲,中共黨員,現(xiàn)任市中街道辦事處老齡委主任,市中辦敬老院院長。
張承華家有兄妹四人,兩個姐姐遠嫁他鄉(xiāng),兄弟在外安家,家中只有張承華侍奉在雙親面前,面對這樣的情況,他毅然擔負起照顧雙親的責任,他常說:“照顧父母是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怎么能相互推諉呢。即使是我一人照顧父母,我也要將他們照顧的更好?!睆埑腥A是這么說的,更是這么做的。父母年事已高,常年臥床,他每天早晨早起為父母做飯,洗臉,換衣服,整理衛(wèi)生,直到忙完才趕去上班,中午回家為父母做飯,安排午休,晚上按摩身體,陪父母說話聊天,等他們睡后,再漿洗父母一天的被褥和衣服,常忙到深夜才能休息。在張承華無微不至的照料下,他的父母精神矍鑠,晚年生活的非常幸福,他的父親在97歲高齡時無疾而終。張承華的孝行在市中辦傳為美談,街道黨委多次對他進行表彰,并號召大家向他學習。
2010年,張承華被任命為市中辦敬老院的院長。上任第二天,張承華就只身一人搬到了敬老院里住,自己儼然成了敬老院老人們中的“一員”,張承華說:想要照顧好老人,就要和他們吃喝住行在一起,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知道他們需要什么,才能真正為老人們服務好。在敬老院住了幾天,張承華很快發(fā)現(xiàn)了問題:敬老院伙食太差,老人們都覺得飯菜量太少,常常吃不飽。張承華調查發(fā)現(xiàn):敬老院老人多,食堂的師傅用手工和面,加工設備簡陋,根本做不出足夠的食物。了解情況后,張承華積極向辦事處反映,申請資金購買了多用途和面機、蒸米飯機器等設備,解決了老人們吃飯難的問題。在張承華的辛苦努力和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敬老院老人的生活水準連年提高。室內陽光充足,窗明幾凈,睡的是棕棚床,每人還有自己的大櫥、靠背椅、床頭柜、茶具等日用品。夏天有電風扇,有蚊帳;冬天床上雙鋪雙蓋。敬老院里還建起了浴室、電視室、康復室、游藝室、活動室等。
張成華還特別關心老人們的身體健康。為使老人們健康有保障,張承華積極聯(lián)系市中辦衛(wèi)生院,組織醫(yī)生到敬老院來為老人們做身體全面檢查,并為每一位老人建立了健康檔案,在敬老院中建立了門診和急救室,時刻關注老人們的身體健康。現(xiàn)在,敬老院的老人每年定期體檢兩次,有效地保障了老人的生命安全。在關注老人們身體健康的同時,張承華還特別關心老人們心理健康,敬老院各宿舍樓前都有一塊閑置地,張承華帶著老人們把土地平整好,種上蔬菜和花草,老人們給蔬菜施施肥,給花草澆澆水,在勞動中享受快樂,在笑聲中收獲果實,生活過的很充實。逢年過節(jié),張承華主動聯(lián)系學校,組織學生到敬老院慰問老人,為老人們表演精彩的節(jié)目,豐富老人們的文化生活。張承華積極聯(lián)系民政、婦聯(lián)等職能部門,對家庭困難的老人進行慰問,讓老人們體會到黨和政府的關懷。
兩年多的時間里,張承華始終以敬老院為家,視老人們?yōu)樽约旱母改?,兢兢業(yè)業(yè),甘于奉獻,以自己的大愛溫暖著老人們的心靈,用自己的行動譜寫了大孝如天的宏偉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