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唐志梅 本報通訊員 張月華
8月19日,82歲的張大爺?shù)降轮菔械诙嗣襻t(yī)院頭頸外科復查甲狀腺癌術后的情況。當?shù)弥葲]有復發(fā)也沒有轉移時,他高興地握住科室主任杜憲武的手,激動地說:“太感謝杜主任了,為我做了手術,還制定了術后輔助治療方案,如今我對治愈很有信心。”
原來,一年前張大爺因脖子里長了幾個“硬疙瘩”,到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頭頸外科就診,杜憲武仔細檢查后確診患者為甲狀腺癌,頸部的這些“疙瘩”則是轉移的淋巴腫瘤。詢問病史后得知,張大爺脖子上最大的“疙瘩”已經長了三四年,由于不疼不癢,就沒放在心上,但從2021年開始,“疙瘩”不但越長越大,還在周圍長出了幾個小的,甚至影響到他的吞咽功能,這才來就診。
杜憲武介紹說:“甲狀腺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如果定期篩查,95%的甲狀腺癌是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療。但這位患者拖得時間太久,甲狀腺癌已經發(fā)生轉移,情況嚴重?!蓖晟茩z查后,杜憲武在張大爺?shù)目v隔上也發(fā)現(xiàn)了轉移腫塊,且原發(fā)的甲狀腺腫瘤已經有核桃大小。除此之外,轉移的淋巴結數(shù)量較多,最大的已有雞蛋大小??紤]到患者年齡大,身體素質較差,杜憲武立即提請院內多學科會診,經過頭頸外科、核醫(yī)學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學科會診后,最終決定為張大爺進行雙側甲狀腺癌聯(lián)合根治術,術后補充放射性碘治療。
術前超聲檢查顯示,患者頸動脈三角區(qū)的轉移淋巴結與頸內血管粘連緊密,術中稍有不慎,將導致嚴重出血。在做好充分術前準備后,手術如期進行。術中,當分離到頸動脈三角區(qū)時,杜憲武發(fā)現(xiàn)淋巴結組織與頸總主動脈粘連緊密,與術前判斷基本一致。頸部動脈分支很多沒有規(guī)律和固定位置,需要主刀醫(yī)生仔細分辨?!邦i總主動脈是人體頸部最大的動脈血管,一旦出血,將危及患者生命?!倍艖椢浠貞浾f,他和團隊成員集中精力,細如發(fā)絲的血管縫合線時刻準備著,普通手術刀、電刀輪換使用……杜憲武憑借豐富的經驗,耐心細致地為張大爺將轉移的20多處淋巴結一一剝離。2小時50分鐘后,隨著最后一個最大的腫大淋巴結成功剝離,手術成功結束。
術后,針對患者情況,杜憲武制定了輔助治療方案,并經常為他進行床旁宣教,普及甲狀腺癌術后的養(yǎng)護和保健知識,叮囑他遵醫(yī)囑用藥,并按時復查。
杜憲武提醒,甲狀腺癌并非切除后就“一勞永逸”,術后應進行相應的輔助治療,如輔以促甲狀腺激素抑制治療以及放射性碘治療等,減少腫瘤的復發(fā)和轉移?!盀榱祟A防病情復發(fā),甲狀腺癌患者術后必須進行長期隨訪,并定期復查甲狀腺功能和頸部超聲。”杜憲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