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樂陵,有許多以“灶戶”命名的村莊,如灶戶李、灶戶田等。
史載:灶戶,即煎鹽之人,唐代始有灶戶之稱。 《宋史·食貨志》:“凡鬻鹽之地曰亭場(chǎng),民曰亭戶,或謂之灶戶,亦稱灶丁。 ”灶戶在中國(guó)沿海普遍存在,多是朝廷流放的罪人,地位低下。
煎鹽場(chǎng)地稱為“亭場(chǎng)”,亦可稱“灶地”。煎鹽的成本大,灶戶常聚團(tuán)公煎,灶民的生產(chǎn)生活環(huán)境也極其惡劣。明清時(shí)流行的《鹽丁嘆》曾這樣唱道:“煎鹽苦,煎鹽苦,煎鹽日日遇陰雨?!泵鞒踔煸皩⒑I居民分為“灶戶”和“民戶”,灶戶一入灶籍,不得解脫。
明嘉靖以后,山東沿海私自制鹽及販鹽者增多。灶戶于萬歷時(shí)有八千七百多戶,但多逃亡殆盡。這些灶戶村就是那些逃過來的灶戶們?cè)跇妨臧布衣鋺艉蠖妹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