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甫從甘肅到達成都,心中仍念念不忘李白,又寫了 《不見》: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贝嗽娪觅|(zhì)樸的語言,表達了對李白的深情。
??? 杜甫與李白心交如此至深,今在詩史堂內(nèi)增塑李白像,當在情理之中了。
??? 詩史堂后邊是柴門。 “柴門”,原本是杜甫營建草堂時所造的門。柴門的體量,是幾重建筑中最小的,占地僅20多平方米,高不過三、四米,因其簡樸低矮,故詩人給它取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名字。門前,清溪碧水流淌而過,一座別具情趣的小石拱橋橫跨溪上,頗有一種 “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味。清溪兩旁,攏攏慈竹拔地而起,悠悠涼意隱隱而生。步入柴門,是草堂主體建筑的最后一重——工部祠。杜甫在蜀時,曾入嚴武幕,朝廷任其為檢校工部員外郎之職,故后世尊稱他為杜工部,將紀念他的祠宇稱為工部祠。
??? 工部祠門前及門兩側(cè)懸有楹聯(lián)三幅。一幅為清人何紹基撰書,聯(lián)曰:“錦水春風公占卻,草堂人日我歸來?!绷硪环乔迦送蹶]運所撰,聯(lián)曰:“自許詩成風雨驚,將平生硬語愁吟,開得宋賢兩派;莫言地僻經(jīng)過少,看今日寒泉配食,運同吳郡三高?!痹僖环乔迦藝涝郎徦?,聯(lián)曰: “歌吟成史乘,忠君愛國每飯不忘,詩卷遂為唐變雅;仕隱好溪山,遷客騷人多聚于此,草堂應作魯靈光?!?BR>??? 何紹基的那副對聯(lián)寫于清咸豐4年 (公元1854年),他當時任四川學政,他在果州 (今四川南充市)主考竣事后,在返成都的途中撰成此聯(lián)。為了表示對詩圣的尊崇,抵蓉后徑往草堂,特宿于郊外,待到初七人日,才到草堂題就此聯(lián)。
??? “人日”是我國舊俗,在農(nóng)歷正月初七。晉人董勛 《答問禮俗說》云:“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泵磕耆巳者@天,成都百姓便扶老攜幼,傾城出游。身著盛裝的人們至草堂,憑吊詩圣杜甫,觀賞滿園怒放的紅梅。 “人日游草堂”這一地方風俗,從清代沿襲下來。
??? “人日游草堂”的習俗,源自杜甫與高適的友誼。杜甫當年與李白、高適在洛陽相遇結(jié)誼。安史之亂爆發(fā)后,杜甫輾轉(zhuǎn)漂泊到成都,得到高適資助。上元2年 (公元761年)人日那天,年將六十歲的高適題 《人日寄杜二拾遺》詩,寄給年近五十歲的杜甫,以表達對朋友的思念。詩云: “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xiāng)。柳條弄色不忍見,梅花滿枝空斷腸!身在南蕃無所預,心懷百憂復千慮。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一臥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老風塵!龍鐘還忝二千石,愧爾東西南北人!”
(42)
朱殿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