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友:老師好,最近發(fā)現了一件事情,我女兒今年4歲半,暑假時和親戚家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非常開心,但當大家一起吃飯時,她突然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了,還說“再也不來了”。我回到家反思了一下,也許是和我在飯桌上說了幾件她的糗事有關??墒菋寢寕冏谝黄鹁蜁钠鸷⒆觽兒猛娴氖虑?,而且她年紀這么小,應該不會認為“丟面子”之類的事情吧?想請教一下老師,孩子這么小會有羞恥心嗎?
心師: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年齡小,沒有那么復雜的內心世界,從而忽略了孩子的羞恥心。其實,孩子的羞恥心在3歲時就已經開始覺醒,這是孩子上進的內在動力,抵抗不良事物、預防和矯正不良行為、促進個性健全發(fā)展的關鍵。作為家長,要愛護孩子羞恥心的幼芽,在她有了過錯、遭受處罰后,總是希望家長幫她“保密”,不要宣揚出去。要知道贊許有助于樹立孩子的自信和自尊,特別是當眾的贊揚,可以使孩子感到被人尊重的喜悅和自豪,一有過錯,會立刻感到羞愧而努力去改正。過多責備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力,久而久之,羞恥心也會逐漸淡化。
同時,家長也要注意,如果過度夸獎孩子,給她樹立了“完美小孩”的人設,雖然能夠培養(yǎng)她的羞恥心,但有可能會因此帶來消極方面,例如,做錯了事情不敢大膽承認錯誤、不允許家長批評等。這就要求父母善于觀察、分析兒童羞恥心的產生與發(fā)展,并因勢利導地進行教育。在孩子做錯事時,要善于運用他們的羞恥心,去激發(fā)他們的歉然、反悔的情緒體驗,培養(yǎng)和愛護孩子的人格及自尊心。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俞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