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時從禎 董玉龍)近日,筆者在夏津縣新盛店鎮(zhèn)陳屯村村民孫風海的家中看到了28張老地契。這些地契裝在一個黑色的小木箱里,時間從乾隆二十六年 (1761年)到新中國成立之初,大都是記錄其祖輩買賣土地、宅基的情況。
由于年代久遠,這些契紙已經泛黃,但除去幾張破損外,保存相對完好。其中最早的一張地契是乾隆二十六年正月十五的,在16開大小的毛頭紙上,用毛筆書寫的小楷字跡十分清晰:立文約人劉長仁,因無錢使用,今將自己宅基一所計宅地一畝柒分零捌毛。其宅東至……恐后無憑,立契為證。本鄉(xiāng)本莊孫大鵬收,中人劉克繩,乾隆二十六年正月十五,立文人劉長仁。
除此之外,還有道光、咸豐、光緒、民國以及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地契,契紙上的官印、騎縫章、稅票等都清晰可辨。據(jù)該縣文物部門介紹,地契的經濟價值雖不高,但有珍貴的歷史研究價值,這些地契對于研究本地的社會制度變遷更有著重要的史料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