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3日《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講述了一個兒子的“別樣的‘訊問’”故事:父親因公出差,想順便帶上母親散散心,食宿費用等由組織方承擔,且組織方也已答應(yīng)。在紀委任職的兒子對父親說,不行,這是典型違紀,千萬做不得。結(jié)果,父親聽從了兒子的勸告。
??? 文章以帶有“訊問”味道的父子對話開始,在老少三代的笑聲中結(jié)束,讀來讓人感覺清新?lián)涿妫瑵M滿都是溫馨。
??? 按照以前的邏輯,趁公費出差之際,順便帶親屬散散心,本是小事一樁。像這位父親的情況,大巴上有空位,人數(shù)正好是單數(shù),組織方安排他一個人住一間,帶上家屬似乎“合情合理”。但如今不同了,這種在以前“正?!钡目托袨榫褪堑湫瓦`紀,有晚節(jié)不保的風險。兒子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分析利弊得失,“一語點醒夢中人”。
??? 這樣的兒子才是“中國好兒子”。但現(xiàn)實中,反面例子恐怕三天三夜也說不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現(xiàn)象在各級官員身上都有體現(xiàn)。一些失足官員往往是從不守“小節(jié)”開始的,一點點走向不歸路;更有甚至,打著“盡孝”旗號,長期為家人謀取不正當福利,聚少成多,逐漸變質(zhì),等東窗事發(fā)悔之晚矣。這種“盡孝”不僅讓家人跟著擔驚受怕,更會連累家人。
??? 兒子勸阻父親違紀的故事提醒廣大公職人員,無論是對老人盡孝,還是對子女盡責,都要有基本的“紅線”意識。否則,為了仨瓜倆棗的蠅頭小利,就會付出付不起的代價。值得一提的是,文中的兒子在紀委任職,深知其中利弊,所以做出了明智之舉,其他公職人員能做到嗎?
晚報評論員陳廣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