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二歲的孩子,在你的眼中應(yīng)該是什么樣子?在重慶市巴蜀小學6年級11班,37個孩子,個個是大廚。前兩天,老師田冰冰讓孩子們梳理的“美食備忘錄”中,每個孩子都會20個左右的拿手菜。這門“手藝”得益于他們從2年級就開始的一項家庭作業(yè)。
??? 消息一出,網(wǎng)友驚訝之情溢于言表,紛紛大呼“厲害了”。在大家印象中,孩子都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別說做飯炒菜,能幫父母刷刷碗就很不錯了。其實,何止小學生,今天的大學生甚至畢業(yè)參加工作的人,不會做飯的也大有人在,更遑論拿手菜。因此,點贊之余,難免令家長感嘆“別人家的孩子”。
??? 37個孩子個個都是大廚,“奇跡”是怎么做到的?事實上,面對讓孩子學做飯這項家庭作業(yè),最初多數(shù)家長并沒當回事。凡事就怕“認真”二字,孩子樂此不疲,家長也有了耐心,四年堅持,孩子和家長共同成長,“大廚班”就這么誕生了??梢韵胂?,每學會做一道菜,孩子的成就感和家長的幸福感一定交相呼應(yīng)。
??? 接地氣的教育才是好教育,“大廚班”可視為學校和家庭合作育人的典范。所謂素質(zhì)教育,大概就是這種樣子。孩子成為大廚的價值,不僅在于掌握了一種受益一生的生活技能,更在于通過這一過程培養(yǎng)了孩子自己動手、自食其力的能力和懂得生活、享受生活的趣味。一個學會20個拿手菜的孩子,其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不會差到哪里去。
??? 但現(xiàn)實中,通過生活鍛煉孩子、提升孩子的方式并不被廣泛接受。一些學校把素質(zhì)教育的口號喊得山響,但實際上要么過分求新、近乎怪異,要么搞形式主義、做表面文章,或者缺乏耐心、淺嘗輒止,不僅孩子得不到鍛煉,還給家長增加了很大負擔。近年來,各種奇葩家庭作業(yè)沒少折騰家長。
??? 孩子成長的舞臺,不僅僅是課堂,更是廣闊的生活。老師和家長不要想當然地為孩子設(shè)計好鍛煉、成長的途徑和模式,更不要低估孩子參與生活、融入生活的熱情和能力。學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罷,不妨多些“煙火味”,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為孩子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 為培養(yǎng)孩子的感恩意識,有些學校讓孩子為父母洗腳、磕頭,對此輿論多有爭議。相比之下,讓孩子學會做拿手菜的教育方式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因此,為孩子點贊,更為老師和家長點贊。
晚報評論員陳廣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