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半年前,某省高考網(wǎng)上報名通道開啟。該省某中學一些畢業(yè)生介紹,學校以“統(tǒng)一保管”為由,要求高三學生提供自己的報名號和密碼。原來,該校希望更多尖子生報考北大、清華等名校,不要擅自填寫志愿。于是,家長和考生本人在填報志愿過程中掌握的信息反而最少。
??? 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是,學校侵犯了學生的個人隱私。報考密碼對考生的前途至關重要,應該由本人掌握。當然,根據(jù)學生們的共同回憶,校方雖然手握著密碼和賬號,但從未擅自登錄修改過任何人的志愿。校方這么做,也是為了讓學生“選擇最好的平臺”,可謂用心良苦。只是,我們的人生真的可以和填報密碼一樣,交給他人保管嗎?
??? 如此場景似曾相識。“為你好”歷來是這個社會中百試百靈的殺手锏。雖然校方?jīng)]有強行更改志愿,但對涉世未深的年輕人們來說,勸說的殺傷力是不言而喻的。當年,我最想報考的是歷史系,長輩們卻一致認為,這個專業(yè)不好找工作,才讓我如今在屏幕前拼命碼字。在旁人看來,這個選擇帶給我的結(jié)果并不差??墒?,內(nèi)心飄蕩著的那一絲遺憾時刻提醒著我,也許我也能擁有另一種人生。
??? 陀思妥耶夫斯基《地下室手記》的主人公慨嘆,“有些人明知道,也就是說完全懂得自己的真正利益,可是他們硬是把自己的利益擺到次要地位,奮不顧身地要走斜路……”如果世人的一切行動都以利益為目標,以理性為準則,又何來舍己為人的崇高?人之所以為人,就在于我們到底是擁有自由意志的。
??? 值得注意的是,該校也從保管學生的密碼中謀取了利益。為了盡可能提高清華北大的錄取名額,該中學鼓勵高分考生填報這兩校錄取分數(shù)線相對較低的國防生和醫(yī)學院。從2014到2016年,該中學被清華北大錄取的畢業(yè)生人數(shù)穩(wěn)居全國中學的前20名。這其中,國防生和醫(yī)學生占有相當?shù)谋壤?BR>??? 考清華還是北大,對大多數(shù)考生來說是個奢侈的煩惱??忌M了名校,學校得了聲譽,似乎也是個皆大歡喜的結(jié)局。也有人認為,在殘酷的競爭中,能生存下來比什么都重要。只是如此一來,在填報志愿的博弈中,個體的志趣退到了最次要的地位。對這些同學來說,代價是否有些沉重?畢竟,人生無法重來。
??? 此事又一次讓人追問教育的意義:我們到底要培養(yǎng)怎樣的學生?比起北大和清華,身體和靈魂都擁有自由,也許更為重要。
??? 澎湃評論李勤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