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如珍
三十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涼,四處野風(fēng)瑟瑟,茅草萋萋。植樹節(jié)那天,我們單位的全體人員荷鋤扛鏟,拎桶挑擔(dān),早早地來到指定地點,任務(wù)是每人種一棵梧桐樹。局里的準備工作很充分,頭一天,將樹穴位置用石灰圈畫得非常規(guī)整,樹苗也擺放在旁邊。而今天,幾個技術(shù)員來回穿梭,既是指導(dǎo),也算監(jiān)督。
我原本以為就種一棵樹,可以老早收工。想不到一動手,才知道并非易事。樹穴要求長、寬、深各一米,因土質(zhì)堅硬,加之平時勞動較少,故而待挖好樹穴,已是大汗淋漓、氣喘吁吁。樹穴內(nèi)的基肥,是從幾百米遠的河邊灘涂上挑來的紫泥,一立方米,得有二十多擔(dān)。從挖穴、挑肥、栽樹苗,再到填土、澆水,一個流程下來,足足花了一整天時間。午飯,是單位預(yù)訂的快餐,大家席地而坐,迎風(fēng)而食。下午,植樹結(jié)束,同事們交流心得,除了展示自己手掌上的血泡外,便是感慨累有所值。
之后,種下的梧桐樹由林業(yè)部門負責(zé)打理,能否成活,不歸我們操心。不過,我種的那棵樹,我還是悄悄弄了塊石頭埋在樹旁以作標記。說來也怪,每當(dāng)我路過這片樹林時,都會不由駐足觀望,繼而尋找自己種下的那棵樹。一年一年,見它漸漸長大,最終由一棵小樹苗變成參天大樹,枝繁葉茂,郁郁蔥蔥。
都說“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可我當(dāng)年種的樹,自己正好乘上涼。就在前幾年,連同這片梧桐樹林一起,綿延數(shù)公里的草地,被改為公園。休閑步道在林中穿行,相接不斷的樹冠圍成綠色長廊,讓徜徉其中的人們晴不曬臉、雨不淋頭,愜意而從容。
正巧,我種的那棵樹下,安了一個長椅。長椅上,或有耄耋老者端坐小憩,或有青年男女竊竊私語,又或有稚氣孩童奔跑嬉戲。這里,猶如一個自然萬花筒,春夏秋冬,雨雪陰晴,切換著不同的景致。春天里的茸黃嫩葉,鳥雀歡躍翩飛;夏天里的葳蕤濃翠,蟬聲悠揚清麗;秋天里的落葉繽紛,樹影斑駁婆娑;冬天里的寂寥凋零,藍天白雪相映。那,都是一幅幅瑰麗絕倫的圖畫。
我總覺得,萬物皆有生命,萬物皆有靈性。人如此,樹亦如此。自從種下這棵梧桐樹,我似乎冥冥中與它有所通聯(lián),竟然時常莫名地牽掛。每次面對它,我總想從它的年輪里尋覓自己的青春,閱讀曾經(jīng)的風(fēng)華故事??磥?,我種下的不只是一棵樹,還種下了希望,種下了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