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簡介】
張志軍,德州一中化學教師,正高級教師,山東省特級教師,山東省優(yōu)秀教師,中國化學會“化學基礎教育獎”獲得者,德州市優(yōu)秀中青年專家,德州市十佳科技工作者,入選山東省教科院基礎教育專家?guī)?。主持和參與完成多項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獲山東省教科研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在《化學教育》、《中學化學教學參考》、《教學與管理》、《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等核心期刊發(fā)表多篇論文。
?
設置導學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結合生活中的例子探尋其中的化學意義,做各種神奇的化學實驗激發(fā)學生們的好奇心。在張志軍的課堂上,化學課不再只是冷冰冰的化學方程式和枯燥的知識點記憶。張志軍用多種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化學的能力,讓化學課堂變得生動有趣。
近年來,德州一中推行“1121”課堂模式,即1個原則——先學后教、1個載體——導學案、2種課型——主課和互動課、1個目標——增強學生學習主體意識并全面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張志軍的課堂上,他充分運用“1121”課堂模式,使得學生們自主學習化學的能力不斷提高,對化學課程的理解與掌握也更加牢固。
導學案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路線圖”和“導航儀”,學生們根據(jù)導學案在自主課堂上先自己學習新知識。小小的一張導學案可謂是“五臟俱全”,以具體章節(jié)《硫的轉化》為例,張志軍會在導學案中明確學習目標和重點、難點,學生自主學習需要掌握濃硫酸的性質,能描述酸雨的成因及其防治方法等重點。在導學案中還會設置學以致用、概括整合、當堂訓練等欄目,讓學生們在自主學習后通過做題來判斷自己掌握新知識是否全面。
“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可能是老師‘一言堂’,一股腦地把知識點灌輸給學生,這樣學生學習疲憊,抓不到重點,也提不起興趣。我設置導學案有具體的目標,讓學生明白在上課之前他們應該掌握哪部分知識,掌握到何種程度。我還會在導學案中控制做題量,讓學生多思考,提高使用效率。”張志軍說。
戶外生銹的鋼鐵,被酸雨侵蝕的樂山大佛照片,這些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二氧化硫帶來的危害,進而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闡述酸雨帶來的危害,運用化學方法探究防止酸雨產生的措施。張志軍在講課
常常會通過直觀的圖片、清晰的時,視頻、生動的實驗向學生們展示化學知識,將抽象的化學反應通過形象的手段展示出來,從而讓學生們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更加深刻。
在張志軍看來,初中時雖然也有化學課程,但是與高中化學仍然有不同。對于高中學生來說,學習化學不僅要知道“是什么”,更要探究背后的“為什么”,不僅熟悉“大多數(shù)情況”,還要知曉“極少數(shù)”。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張志軍認為學生學習化學不是死記硬背,而是要結合學科特點,掌握學習化學的方法。其中“物質結構決定物質的性質”是高中學習化學的核心思想。課堂上,張志軍會通過做實驗讓學生們感受化學的神奇,比如二氧化硫和次氯酸都能使品紅溶液褪色,學生們看得熱鬧,從而也激發(fā)了他們探究背后奧秘的興趣?!半m然兩個實驗現(xiàn)象相同,但是原因卻不一樣,這是因為它們對應的原子、分子的結構不同導致性質不同,帶來了褪色原因不同。我經常帶領學生分析學科特點,梳理學習化學的思路,掌握學習化學的正確方法,讓學生們不再是死記硬背知識點,讓他們的學習事半功倍?!睆堉拒娬f。
多年來,張志軍通過對學生自主學習化學的探索、歸納、總結,形成的成果在運河開發(fā)區(qū)教育局、德州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德州市教科所等多家單位進行推廣。他帶領團隊所主持的“‘1121’課改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項目也入圍了山東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重點培育項目。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張明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