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wǎng)訊
在寧津縣啟智學校張景凱的身邊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不聾,卻充耳不聞;他們不盲,卻視而不見;他們不啞,卻閉口不言。還有一群孩子:他們心智單純,凡事以笑臉應對;他們喜怒無常,常常以打砸自傷發(fā)泄心中的不滿……
一切的開始要從2020年說起,那年張景凱辭去普通學校的工作,懷著緊張期待的心情,來到了寧津縣啟智學校,見到了這些令他時常牽掛的“折翼天使”。
“老師,我不想上學了?!睆埦皠P剛到啟智學校,就遇到了一位想退學的聽障學生。作為她的數(shù)學老師,通過一個月的相處,張景凱成為了她可以訴說心事的好朋友?!盀槭裁床幌肷蠈W呢?”“老師,我上學有什么用啊?”看著她通紅的雙眼,張景凱不斷給她鼓勵,此后每次放學時她都會拉著張景凱給她補習功課。2021年,她順利地考入了山東省特殊教育職業(yè)學院,2022年3月4日,她更是參加了北京殘奧會開幕式,以舞蹈《冬殘奧圓舞曲》再現(xiàn)“中國式浪漫”,張景凱看著自己的學生自信陽光地成長,從心底感到欣慰。
工作中,張景凱一直將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言“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碑斪魈亟讨返淖毅?。為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張景凱利用學校搭建的超市、銀行、郵局、醫(yī)院等場地,積極開展生活情景教學。但學校教育始終是模擬教學,為讓學生多一些實踐體驗,他組織團隊融合活動:“小手拉大手,走進德百,快樂購物”。超市選購商品、排隊、付款,這些對于普通孩子來說是日常小事,但對于這些特殊的孩子來說,就是挑戰(zhàn)!本次活動使孩子們“滿載而歸”,不僅給了學生新的體驗和感受,更讓他們學到了課堂以外的知識。
張景凱是很多基層青年老師的縮影,作為一名特教老師,他有的只是日復一日地默默耕耘和無怨無悔地愛心奉獻。面對即將召開的共青團德州市第二十二次代表大會,張景凱內心十分激動,“作為一名團代表,深感自身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也希望在會上聽到更多給予特教學生的政策,讓更多的愛心人士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幫扶,一些熱心企業(yè)能夠提供一定的實習崗位?!?/p>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袁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