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歷年《德州志》樣頁
國有國史,州有州志。編史修志,是中國兩千多年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隨著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廣泛與深入,尤其是新修地方志書的一部部出版發(fā)行,地方志書愈來愈被更多的人所認識、所重視,甚至出現(xiàn)了地方志書收藏熱。但由于現(xiàn)人掌握的志書不完整,一些遺漏歷史事實的現(xiàn)象層出不窮,為此,南開大學地方文獻研究室原兼任研究員、舊志研究者潘友林提出,搜集整理地方舊志勢在亟行。
刺痛:發(fā)掘地方文化時遺漏的歷史
“關于地方舊志的地位與作用,以及舊志整理的意義,多少年來不知有多少人深刻談及,無須再老生常談。然而有一種現(xiàn)象不斷刺激著我,讓我時時有芒刺在背之感?!迸擞蚜终f,在普遍重視弘揚歷史文化的大背景下,許多地方尤為重視當?shù)貧v史文化資源的發(fā)掘與展示,修復名勝古跡增強旅游吸引力,辟建文化廣場、雕塑展示郡望,修建歷史文化博物館,一展地方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不一而足。這種新氣象近乎現(xiàn)于各個城市,中小城市尤甚。然而在令人振奮之余,卻心存遺憾:有些地方在對當?shù)貧v史文化的大盤點中,有明顯的遺漏或歷史鏈條斷環(huán),如搜羅歷史名人,在同一標準下未能一網(wǎng)打盡;對名勝古跡的沿革,發(fā)掘不盡到位等等,以致煞費心思與財力的工程不盡完善,苛刻地說有以訛傳訛之嫌!殊不知,那些遺漏或缺失,在較早的當?shù)嘏f志中卻記載昭昭!為何竟而不曉?概因較早的舊志在當?shù)鼐靡咽?,甚至當?shù)厝艘巡恢衅鋾?。既便偶有人知之,也認為是難尋之天物。
這就是潘友林的刺痛所在。僅此一點,也說明搜集整理地方舊志勢在亟行。
揮筆16萬字呼吁整理地方舊志
潘友林從事地方舊志整理二十余年,曾先后整理出版舊志十八種,近年又在京津濟等地就舊志整理進行較長時間調研,深感地方舊志整理任重道遠;其中需要解決的問題甚多,因而揮筆16萬字寫就《地方舊志整理雜談》,對地方舊志整理的必要性及如何整理進行了闡述。
他將建國以來的舊志整理分四個階段作了簡要回顧,對已整理出版的舊志分八種類型作了歸納評述,然后對地方舊志“整什么”、“怎么整”等諸多相關問題,分別進行了初步探討,以期在全國上下空前重視傳統(tǒng)文化發(fā)掘弘揚的大好形勢下,地方舊志整理的新高潮盡快來到。
潘友林認為,整理舊志應在忠實于原著和方便讀者的原則下進行。
手寫數(shù)篇文稿解德州未解歷史之謎
德州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實非虛言,但要發(fā)掘更多的史料來證實。舊《德州志》就是記載德州歷史文化的百科資料全書,是研究發(fā)掘的寶藏。世存德州舊志十種,可惜絕大部分在德州久已失存。正因為如此,很多人渴求了解,因為那是德州幾千年歷史的追溯與紀實,是德州深厚歷史文化的結晶與反映,是德州的歷史文化瑰寶。
在建設區(qū)域經濟文化高地的進程中,潘友林費盡周折將十種舊志搜齊,洋洋大觀,是德州歷史文化悠久深厚的反映,又解開了困惑德州數(shù)百年的一些歷史文化之謎。
由于關于德州歷史文化研究中的一些現(xiàn)行說法需要補充或更正,故而潘友林參考舊志將其寫成文章,以引注意。歷經數(shù)月,潘友林將在德州成歷史之謎的,或者未成謎而聞所未聞、關系到德州歷史文化重要方面的內容編寫成文,洋洋灑灑兩萬余字,內容涉及最早的《德州志》是哪部、為人鮮見的《州乘余聞》、近百年成謎的《德州新志考誤》、清代三百年對州城的追溯、北廠六百年前什么樣、歷代帝王過德州的軼事、燕王掃北傳說的困惑、旱驛館的早年豐姿等內容。“寫這些是為德州歷史文化研究拾遺補缺。德州文化研究費盡心血,傾注了無數(shù)人的熱情,成果來之不易,之所以現(xiàn)行說法不妥或不周,主要是史料的缺乏,而非研究功力不足。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為其錦上添花,使德州歷史文化發(fā)掘更廣泛深入,力避對他人研究的傷害是我的宗旨。”潘友林說。
□記者 范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