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完表后,要校正時間。
在狹小的工作室內(nèi),郭師傅正在專心致志地修表。
卸開表蓋需要專門的萬能扳手。
小毛病很快就可以修好,立等可取。
郭師傅向記者展示自己1960年手抄的表譜。
位于呂家街口的修表店。
□記者 滿志旺 周建新 攝影報道
“嘀嗒嘀嗒嘀嗒”,一塊時針與分針原本不轉(zhuǎn)動的手表,在一位修表師傅的手中沒超過十分鐘,就再一次恢復(fù)了活力?!澳没厝ゴ靼桑@塊表還不錯,再跑上三年估計也不會壞?!毙薇韼煾祵⑦@塊手表遞給一個小伙子。這位修表師傅名叫郭巨元,今年71歲,已有57年的修表經(jīng)驗,可以稱得上是方圓百里數(shù)一數(shù)二的修表名匠了。
??? 每天早上8點,他就會推著一輛改裝過的三輪車來到呂家街與建設(shè)街交叉路口,在這里一待就是一天。郭巨元的三輪車后斗被改裝成了一間“工作室”,里面擺放著一個長方形的工作臺,上面擺滿了各種修表用具:鑷子、銼刀、油刷、鉗子等,一應(yīng)俱全。由于空間狹小,只能容納郭師傅一個人坐在里面?!肮ぷ魇摇钡拈T旁掛著一塊豎條形的牌子,用紅筆寫著“郭家修表店”?!拔依霞以谝拭缮?,1938年鬧日本鬼子時全家來到了德州。我的父親就是一名修表匠,我14歲開始學(xué)習(xí)修表,18歲時已能獨立修表了。”郭巨元說。這時,一名中年男子走向他的修表攤,“師傅,你看我這表不走了,是因為沒電了還是里面零件有損壞?。俊敝心耆苏f著把手腕上的表摘下來遞給了郭師傅。
??? 郭師傅把表拿在手中,用一把小刀在表盤后蓋上輕輕一摁,就打開了后蓋。隨后,郭師傅將一個長約4厘米,直徑約3厘米的筒鏡戴在左眼上,用眼眶將其夾住。“這是一個放大鏡,我這兒有三倍和五倍的兩種,這樣就能把手表內(nèi)百余個零件看清楚。”郭師傅告訴記者。
??? 郭師傅拿出一本自己在1960年手抄的表譜給記者看,在這本有煙盒大小的本子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千余種手表的中外名稱、質(zhì)量級別等信息,足以看出郭師傅在當(dāng)年學(xué)習(xí)修表的過程中的確下過一番苦工。
??? 說起修表生意,郭師傅告訴記者,最好的時期在上世紀(jì)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期。“因為改革開放,大家的口袋里都有了錢,手表作為‘老三樣’其中之一,家家戶戶幾乎人手一塊。正因為如此,生意非常好,一天能掙四五十元?!惫鶐煾嫡f,“然而現(xiàn)在生意卻不景氣了,戴表的人少了,而且很多表壞了大家也會去換新的,修表的人就少了。過去一天能有三四十個活,現(xiàn)在有時一天也碰不上一個活,最少的時候一天只能掙到幾塊錢?!?BR>??? 如今隨著經(jīng)濟(jì)的發(fā)展,修表匠受到了巨大的沖擊,最令郭師傅遺憾的是,由于兒女都有了自己的事業(yè),修表這項活則面臨著失傳?!拔以谶@個路口擺攤已經(jīng)有12年了,只要身體狀況允許,我會一直擺下去的。”郭師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