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wǎng)·閃電新聞12月1日訊 11月30日,由中央網(wǎng)信辦、國家文物局等聯(lián)合組織開展的“何以中國·弦歌不輟”網(wǎng)絡主題宣傳活動,在山東省濟寧市啟動??赘皡^(qū)、尼山圣境、尼山孔廟……活動期間,約300名嘉賓“走讀”儒風,在齊魯大地悠長的古韻回響中,一起領略盛世中華的禮樂之美。
“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鄙綎|作為文化大省,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是儒家文化的發(fā)源地,也是禮樂文化的重要發(fā)源地。從孔子時代的“六藝”教育,到現(xiàn)代社會的“兩創(chuàng)”碩果,在浩瀚的中華文明長河中,禮樂文化在齊魯大地賡續(xù)傳承。正如《論語》所言:“不學禮,無以立?!痹谇愤@片土地上,每一寸都浸透著禮樂之韻,它不僅僅是歷史的回響,更是生活的呼吸、文化的脈搏。正衣冠、拜先師、朱砂啟智、擊鼓明智,開筆禮活動幫助幼童開啟學習生涯;設立“和為貴”調解中心將矛盾化解在基層,“禮之用,和為貴”得到現(xiàn)實演繹……綿延數(shù)千年的禮樂文明,深深植根于山東人的血脈之中。今天,放眼齊魯大地,“郁郁乎文哉”的景象百花齊放,傳統(tǒng)禮樂文明依然歷久彌新,為“何以中國”標注下清晰印記。
這樣的堅守注定振奮人心。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禮樂文化猶如植物的根系,深深扎入齊魯大地的沃土之中,在漫長歷史中不斷汲取養(yǎng)分,不斷生根發(fā)芽、枝繁葉茂,深深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齊魯兒女。孔廟詩禮堂內,晨光與童聲交織,身著華服的孩子們仿佛從歷史中穿越而來,大聲吟誦著“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等句章,稚嫩的臉龐上寫滿了對先賢智慧的敬仰;在尼山,“穿越”時空“對話”孔子,開啟一場“當一天孔子的學生”的奇妙之旅,令人深刻領悟到:何為“尊師重道”,何為“學無止境”;在濟寧,建成全國第一家以“政德”為主題的濟寧政德教育干部學院,建設青磚灰瓦、古韻悠悠的儒學美德示范街……如今,內外兼修的禮樂教育,成為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也成為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驅動力量。
這樣的傳承注定弦歌不輟。唯有自信,方能傳承;唯有傳承,方能遠行。《周易外傳》中有言,“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有歷史延續(xù)性的“傳”,才有更具生命力的“承”。隨著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的飛速發(fā)展,如何在保持禮樂文化精髓的基礎上,實現(xiàn)其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山東給出了生動的答案。在孔子博物館,通過“夫子問答”的屏幕,觀眾可以給孔子“發(fā)微信”提出問題,聆聽先賢圣人的教誨;同時,在“鼓瑟擊磬”的裝置面前,觀眾可以嘗試彈奏雅樂之聲。在曲阜尼山圣境,將詩、樂、舞等中國古典藝術形式與當代技術手段相結合,讓“明禮生活方式”回歸當代人心……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通過現(xiàn)代技術手段賦予文化更多可能,一幅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相融的文化畫卷在齊魯大地鋪展開來。
文化興則國家興,文化強則民族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熬硬W于文,約之以禮。”禮樂文化不只存在于古籍的字里行間,更深深植根于山東人的血脈之中,成為他們對尊重、美好、和諧的不斷追求、傳承與堅守。今天的中國,正行進在中國式現(xiàn)代化康莊大道上;今天的山東,正堅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擔當,奮力譜寫中國式現(xiàn)代化山東篇章。在新的起點上大力推動文化繁榮、高質量建設文化強省,是齊魯兒女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前進道路上,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文化自覺、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深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山東行動、實施“山東文脈”工程、構建齊魯文化標識體系等方面下功夫,不斷激活文化生命力、增強文化創(chuàng)造力、提升文化影響力,我們就能讓禮樂文化根脈里的基因更加生動、更富生命力,奏響“何以中國·弦歌不輟”的齊魯樂章,為中華文明的繁榮興盛貢獻山東力量。(文/丁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