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心
金朝天會七年(1129),朝廷在德州城西北運河岸邊設立了“將陵倉”,后來的元明清三朝均在此設立、擴建皇糧倉庫,明永樂十三年設立了“廣積倉”,成為全國四大漕倉之一。由于皇糧的裝卸、儲存,使得這里形成了碼頭和村落,這就是北廠街的來歷。
北廠街由西南街和東北街組成。當時由旱路來交糧的隊伍,人流如織、陣容龐大;運河里漕船、商船、客船、官船等往來如梭、銜尾相隨。街兩旁戲樓、茶館、店鋪、酒館、廟宇鱗次櫛比。北廠街僅廟宇就有:奶奶廟、關帝廟、觀音堂、土地廟、倉神廟、財神廟、天后宮、大王廟等十二座之多。
近五百年的大王廟
北廠街的“大王廟”,建于明嘉靖二年(1523),至今已近500年的歷史。
明嘉靖二年,兵部副使趙時春鎮(zhèn)守德州城時,他見當時的德州城系水陸交會之要沖,運河里漕運和民間河運事業(yè)很發(fā)達,可德州城卻沒有河神廟。平時船民及普通百姓都采用不同的方式祈求和叩拜河神,很不符合祭祀之禮儀。于是,他首先主持在小西門外回龍壩的附近修了座供奉晏公的河神廟。之后,他又主持著在北廠御糧倉附近修了座“大王廟”。
大王廟修好后,趙時春副使還為北廠大王廟撰寫了《祭衛(wèi)河神文》,刻在石碑上立于大殿右側,其內(nèi)容大體是:漕運之神謝緒的功績,祈禱保佑該方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
北廠的“大王廟”宏偉壯觀、威嚴肅穆,景清氣明,令人神清氣爽。它建在北廠西南街的中北部,坐東面西廟門朝著運河與運河渡口毗鄰。系北廠街較大的古建筑群之一。
北廠“大王廟”山門外有一片平坦的廣場,在廣場西半部的中軸線上,建有一座兩層高的戲樓。這座戲樓為單檐歇山式磚木建筑,它飛檐峭壁、紅柱頂天立地、屋頂覆以灰瓦,脊上坐有脊獸等雕塑,戲樓背面有磚雕圖案。戲樓底層的墻壁上有人物、云龍、花卉等壁畫。在戲樓前的不遠處是一個由青石制作的供桌,據(jù)說這是為“大王”準備的看臺。
進了大王廟,迎面的是前后出廈的大殿,大殿里供奉著漕運之神——南宋時期的“金龍四大王”謝緒,身披黃斗篷的謝緒塑像端坐在大殿的正中。供桌上擺滿了鮮果、美食,供桌前的大香爐里香煙繚繞,大殿外的香爐里煙火飛旋,來此祈禱者不斷。
大殿左右是偏殿,系客房和道士們的住所,后院迎面系一座兩層的樓房,有人說是藏經(jīng)樓,也有人說是玉皇殿。在這個青磚的小樓的左右也都是偏殿,在它的北邊是朝著北廠西南街的后門。
“金龍四大王”是船民們虔誠信仰的主神,凡在北廠碼頭裝貨的船只,在起航前都要到廟里祈求大王保佑平安,返回德州后均來此廟謝恩還愿,所以這里香煙繚繞磬聲連連,善男信女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