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各州縣修史立志,莫不備有邑內(nèi)景觀,且習(xí)慣列出八個,并附有精繪景圖。如武城的景觀 ,就有“前八景”、“后八景”之說。至于八景的景目,前后各志并非一成不變,而是時有變動,這在《武城縣志》編纂史上,就不乏其例。
?????? 縱觀歷史上對八景景目的取與舍,筆者以為純系正?,F(xiàn)象。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前志收錄的景觀,在后志修訂時已經(jīng)滅失;前志是以自然景觀為主,而讓人文景觀勉為其列,如今又現(xiàn)新的自然景觀予以替代;前志所收錄八景,有的雖列為其一,但有名無實或不盡合理,后志修訂時將其剔除。根據(jù)民國《增定武城縣志續(xù)編》記載,屬于上述情況被剔除的景觀計有三個。
?????? 其一為“隱城曉望”。景址在縣治(清代縣城,下同)西北十余里處的舊城(漢代所建縣城遺址),前志亦有記載。景域的覆蓋面為,東連小橋,西至壘橋,南界正井,北越蔡河(1)子游祠(2)。該景觀的奇特之處就在于,地處平原,既非大海,也非沙漠,卻時有虛幻的城郭出現(xiàn)。顯現(xiàn)的次數(shù)與時間,或二年一次,或一年一次、一年兩次不等,多在春冬兩季的凌晨,直至日出之后漸隱。世人每見,驚異不已,然而皆稱妙不可言,久而久之,遂列為一景?,F(xiàn)在看來,實為海市蜃樓。
?????? 其二為“蔡河清節(jié)”。景址在縣治西北五里之蔡河河畔。此處僅有秋胡(3)妻羅敷之墓,立有墓碑,別無他景可言。后人推斷,純系取其死節(jié)值得崇尚之意,才被列為八景之一。但后志審訂時,總感以死節(jié)為景委實欠妥,并不免有荒唐之嫌,故被刪除。盡管如此,但仍被世人大加推崇。清初山陰進(jìn)士、武定府同知陳光緒曾作詩大為贊嘆。
?????? 其三為“澹臺古跡”。景址在縣治西域北四十里之澹村(系春秋時澹臺子的故里,現(xiàn)屬河北故城)。此處原有“澹臺子(4)亭”,為明代武城知縣金守諒所建,但因失修而久廢。清乾隆十二年,武城知縣駱大俊復(fù)立碑于其地,以示紀(jì)念。時至后任知縣李湖,又將石碑移置在舊縣“莞爾堂”前,從此該處便無甚古跡可言,實屬名不符實,故后志遂將其刪除。歷代文人墨客雖有不少澹臺子的贊詩,但均不是專為此景而作。
????????[注釋]
?????? (1)蔡河:又稱蔡氏河。位在縣治西北五里,為清代之前武城縣境內(nèi)六河之一,相傳即秋胡妻羅敷溺水處,現(xiàn)已淤沒。
?????? (2)子游祠:春秋時期曾任武城宰(職同縣令)的子游的紀(jì)念祠堂,又稱“吳公祠”、“丹陽公祠”,內(nèi)有元代石碑一方。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孔子學(xué)生,以興“禮樂為教”聞名于世,為武城贏得處處可聞“弦歌之聲”的美譽(yù)。
?????? (3)秋胡:春秋時期魯國人(一說為武城人),官至大夫。武城原曾遺有“秋胡墓”,現(xiàn)已不存。相傳,他娶妻后五日離家,五年乃歸。在回到家鄉(xiāng)的路旁,見有一美婦人采桑,便近前戲之,與之以金。那婦人拒之不收,憤而離去。待秋胡至家,方發(fā)現(xiàn)那婦人乃其妻羅氏。羅氏羞憤交加,遂東走投蔡氏河而死。該故事曾在歷代廣為流傳,后人將其編成雜劇《魯大夫秋胡戲妻》,近代又被改編為京劇《桑園會》,至今仍活躍在舞臺上。
?????? (4)澹臺子(前512-?),復(fù)姓澹臺,名滅明,字子羽,孔子學(xué)生,品行、學(xué)業(yè)、政績、聲名俱佳。因其貌丑,開始并不被孔子看重,因有“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之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