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大柳面,就要先說一說大柳鎮(zhèn),據(jù)舊志載,該鎮(zhèn)原名青龍鎮(zhèn),后來才改為大柳鎮(zhèn)。
??? 相傳當年燕王掃北時,行至寧津一帶,命部下將青壯男丁征集入伍,其他人等斬盡殺絕,殺害無辜百姓甚多。一日,大軍行至青龍鎮(zhèn)附近,有一藏于荒郊叢中的婦女被兵丁發(fā)現(xiàn)后,倉皇奔命。
??? 燕王見此女子懷抱一八九歲男童,上齊其頭,下及其膝,而手領著一名三四歲小兒,高僅及膝。其懷抱之童哭鬧不止,并咬其肩,揪其頭發(fā),而婦人任其撕咬,愈抱愈緊。手領的小兒忽兒跌倒,忽而爬起,盡其力掙扎,仍有追趕不及之勢。
??? 燕王大怒,捉其婦而責曰:“你這賤婦,為何懷抱大童而手領小兒?”婦人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答道:“懷中所抱系我夫前妻所生,手領小兒是我親生,對亡母之子,不忍讓其受委屈。”燕王深感其義,說:“本王念你在性命難保之時尚有此良苦善心,免你母子三人一死,速速回家吧?!眿D哭訴道:“而今兵荒馬亂,縱大王饒過我等,回得家去也難免要做刀下之鬼,但求大王饒我大兒一條性命,我母子二人死而無怨?!?BR>??? 燕王略一思忖,說:“此地柳樹甚多,你回得家去折一柳枝插于門上,保你全家性命無憂。”即令三軍,凡遇門懸柳枝之戶皆不得騷擾,違令者斬。婦人回家后將此事便告鄉(xiāng)鄰,遂保全了全鎮(zhèn)人的性命,也保住了青龍鎮(zhèn)。為紀念此事,人們便把青龍鎮(zhèn)更名為大柳鎮(zhèn)。
??? 大柳面的制作工藝始于清朝乾隆年間,由張家面鋪創(chuàng)制,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以條長數(shù)尺、疏而不亂,軟而有力而著稱,故又有“弓弦面條”、“金絲纏碗”的美稱,工藝獨特。它以精粉為主料,據(jù)季節(jié)不同加不等量的堿和鹽,和面用水冬暖夏涼,講究的人家還要加入蔬菜汁,把面反復揉壓,不花把子力氣是搟不出好面來的。餳后再搟成薄片,切條時輕按快切,切好后的面條長約2尺,撒開如網(wǎng),搭桿如絲,手纏成縷,疏而不亂。水開后,手拿面條如提綱撒網(wǎng),面入鍋內(nèi)形成扇面,稍加涼水,再開后一翻一滾即可撈出裝碗,只見碗中之面細如銀絲,色如嫩柳,晶瑩透亮,狀如弓弦。端起一聞,一股令人愉悅的濃郁麥香洋溢面前。嘗上一口,只覺綿軟柔韌,潤滑異常,滋感清新爽利。
??? 吃大柳面一般是配鹵子的,鹵子的制作十分考究,可分為炸醬、肉鹵、麻醬、海鮮、雞蛋五種。炸醬的制作是取豆醬、香油各半調勻,加花椒、大料文火炙熬,直至豆醬酥散成粒。肉鹵的主要調料是肉丁鹵汁,并配以豆芽、青豆和香椿芽。麻醬的配料是芝麻醬、香椿芽、黃瓜絲、蒜泥、香醋等。海鮮鹵和雞蛋鹵自不必說。吃時隨意加入,營養(yǎng)豐富,易于消化,溫食涼用,皆為美食。它不僅物美,而且價廉,即使你吃得站不起來蹲不下,也花不了多少錢。
??? 清光緒年間,張家面鋪的第五代傳人張連貴,十幾歲就熟練掌握了搟面的技藝和面鹵的調配方法,他親手帶徒弟,擴大經(jīng)營,技藝代代相傳。七十年代末,張連貴的得意門生王文選,曾多次到外地表演和傳授技藝。1981年,“日本料理代表團”來德州時,王文選師傅親自表演,日本客人品嘗后贊不絕口。大柳面先后被評為“德州市名小吃”、“山東名小吃”,每年慕名而來的人不計其數(shù)。
□梁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