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時,有廟堂的村子不少,正所謂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百姓,一方廟堂佑一方鄉(xiāng)民,有了廟,便仿佛有了神的保佑,梵音霞光下,香火熏陶的村子,村民也多了一份安定、淡然。隸屬德州市寧津縣相衙鎮(zhèn)的于家廟村,位于漳衛(wèi)新河東岸,村里也有一座廟堂,坐落在村子東北角,曾經供奉著文殊菩薩塑像,小村因它得名于家廟。有于、趙、黃三姓人家安居于此,多以種植莊稼為生。
??? 明朝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辭世,其孫朱允火文即帝位,也就是建文帝。朱允火文在做皇太孫時,就對諸藩王不滿,曾與他的伴讀黃子澄商量削藩對策。即帝位后不久,采納了大臣齊泰、黃子澄的建議,決定先削幾個力量較弱的親王的爵位,然后再向力量最大的燕王朱棣開刀,并令諸親王不得節(jié)制文武將吏?;首鍍炔棵苡纱搜杆偌せ=ㄎ牡勖顚⒊急O(jiān)視朱棣,并乘機逮捕之。朱棣得到這一消息,立即誘殺了前來執(zhí)行監(jiān)視的將臣,并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起兵反抗朝廷。建文帝根據(jù)黃子澄的推薦,任曹國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為大將軍,命其在德州收集兵將,并調各路軍馬,共計50萬,對燕軍作戰(zhàn)。而李景隆本是紈绔子弟,既不懂得用兵,又不懂得愛民,部下四處擾民,一時間,減河東西兩岸硝煙四起,百姓家家亂作一團,怨聲載道,更沒有人愿意加入他的隊伍去為他賣命,李景隆只好差人在現(xiàn)在的河北山東交界處差當?shù)毓俑酱迩f去抓壯丁。
??? 這一日,有三個年輕人被李景隆派來抓人的官兵追至現(xiàn)在的于家廟村附近,眼見身后追兵將近,三人穿過一片樹林,發(fā)現(xiàn)前面有一破舊廟宇,跌跌撞撞沖了進去,只見廟里只有一尊高大的文殊菩薩像,根本沒有藏身之處,聽著后面追兵愈來愈近的腳步聲,這時其中一人發(fā)現(xiàn)菩薩像后有幾塊橫放的木板下面有些空隙,便叫過兩人鉆了進去。惶恐萬分的三人趴在木板下面,在心里念叨著:“菩薩快顯靈吧,若能保佑我們逃過此劫,我弟兄三人將天天前來上香跪拜?!?BR>??? 話說這隊追兵來到這廟宇跟前兒時,也是又渴又累,一眼就看見廟后那一灣清水,在廟門口探頭瞅了一眼便直奔水塘去了。一隊人洗過臉喝夠水后,順著塘邊大路直奔北方去了。
??? 逃過一場大難的三人從木板下爬出來,跪在菩薩像前拜了又拜。然后互相打聽來處姓名,分別姓于、姓趙、姓黃,其中于姓男子為長者,三人十分慶幸,在廟里攝土為香,結義為兄弟。又因為感念菩薩保佑之恩,商定實踐諾言,相約天天到廟里上香。
??? 弟兄三人天天到廟上香,時間一久,越聊越親近,每天都在依依不舍中散去,一日趙姓兄弟提議三人干脆把家遷來,既省了天天行走在路上的時間,又方便弟兄三人常常見面。于是他們在廟的附近修建屋舍,并將家人遷來,開荒種地,蓄養(yǎng)家禽,落戶在此。清朝時期入官府冊,題村名為于家廟。
??? 時光荏苒,僅有于趙黃三姓人家的地方很快發(fā)展成為一個二百來人的小村落,村子民風淳樸,老人和善,子孫孝敬,鄰人友愛,既少與人爭執(zhí),更無偷盜之事。村東的文殊菩薩廟歷經幾代人的翻修,廟前植有墨綠的古柏映掩,后有開著荷花的水塘環(huán)繞,成為一景。
??? 1967年,在文革中破四舊時,附近村子里的紅衛(wèi)兵沖到廟堂,連砸?guī)?,在老人們的反對聲中搗毀了神像,砸碎了祭器。廟堂前的蒼翠古柏也被一夜砍伐失去了蹤影,從此廟堂便只余一間空蕩蕩的大屋子。
??? 上世紀70年代初,村里百姓見廟堂前的空地荒蕪可惜,買來樹苗種了一片杏樹,三年成林。到春日里紅云朵朵,成了這偏僻小村里一處絕美風景。村里出資把廟堂進行了簡單的修繕,將村里的小學設在了此處。春日暖陽中,往村東田里下地干活的村民時常可以看到,當時村小惟一的老師趙林芳先生在落花搖曳中帶著十幾個村童揚聲背誦。
??? 1991年春末,多雨,破落的校舍再也禁不住一陣陣綿綿細雨的侵襲,多處漏雨。為了學生的安全著想,經過老師申請,學生全部轉到往北三華里處的楊年村小學就讀。
??? 廟堂空蕩了一段時間后,突然有村民發(fā)現(xiàn)一個衣閃襤褸的身影經常在晨曦黃昏時出沒于此。有膽子大的村民結伴去廟里看了一回,回來說是一個瘋婆婆住在里面,以柴草鋪蓋,地上扔著幾只青澀蘋果的核及幾只烤得半糊的玉米,見了人倒也不打不罵,只是嘴中一直地念叨。村里熱心腸的女人們從家里找了鋪蓋的被子及不穿的衣服,趁她不在時送到廟里,并不時地送些吃食給她。瘋婆婆在這里住了將近三年,她的兒子找尋打聽到這里,謝過村人后將她接了回去。
??? 瘋婆婆離去后,空蕩蕩的廟堂更無人前去?!跖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