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齊河縣大黃鄉(xiāng)西南有片洼地,人稱“西南洼”,一色的粘土,旱起來,硬得如大石頭,用鐵锨都挖不動,只能用鐵镢,一鐵镢下去,使勁勾,一個牛頭大的坷垃,粗壯壯、傻乎乎地就立在你面前了。一下雨,一地稀泥,鞋是不能穿了,一只腳帶著“八斤半”的泥,走出來都費力。
????如果趕上旱年,家家戶戶就有活干了。秋收后的田野里,被“東方紅”、24馬力拖拉機耕起的土地在田野里像波浪一樣,無邊無垠。牛頭大小的坷垃一色地從地頭排到地尾。砸坷垃成了家家戶戶的頭等大事。
????有人雇來了東方紅鏈軌車拉的“切子”,有的人家用24馬力拖拉機拉著耙。就見那拖拉機在連成排的坷垃地里緩緩移動,像船一樣上下顛覆。別說牛馬,就是12馬力拖拉機也往往進得去,出不來。這種耕作方式,在當時的農(nóng)村,也占不到一成。當時,最流行的辦法就是全家動員砸坷垃。男女老少在地里一干就是十天八天。累了,就在地上鋪上衣服歇一會兒。餓了渴了就拿出自備的干糧和水補充一下。崴著腳,手上起泡,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你若大呼小叫,就會引來家長甚至鄰居不屑的笑聲或訓(xùn)斥。一般砸成壺頭那么大,就可以耕種了。莊稼人對莊稼是負責任的。這一排排的坷垃要一個一個地砸勻?qū)?,就是埋在地里頭的,也要勾出來,砸碎。有的人家種地仔細,砸到了拳頭大小,就會贏得村里人的稱贊。
????在“西南洼”澆地,要先順水,后順溝。機器發(fā)動起來了,水流進地里,七八個人光著腳,隨著水流,就把水溝修起來了。這種粘土,一見水,就成了稀泥。往往一家澆麥子,連兩邊鄰居的地也澆了,是常有的事。
????但這種土質(zhì)也有好處,就是有勁兒。我們當?shù)赜小鞍淄恋乜疵?,黑地里吃飯”之說。這兒人都把粘土叫作“黑地”。看著春天里麥苗稀稀拉拉,麥季卻收成不錯。當時,廣播里宣傳“噸糧田”,當?shù)厝硕夹?,我們這兒幾乎每畝都是噸糧田。一天,與縣里曾經(jīng)在糧所工作的一位老同志在一起,他說,那片黑土地為我縣的發(fā)展可做了大貢獻,那是千真萬確的“北大倉”。聽到這些,我的眼前又閃現(xiàn)出了當時家家戶戶砸坷垃的情景,心里就會酸酸的。
????□張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