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禹城市火車站東五百米原有兩處漢代古冢,據(jù)考證為東漢時期王侯的墓葬。其中一處隨年代的久遠(yuǎn)已被磨平,現(xiàn)在保存下來的是南面的漢槐冢。
古樹和冢丘呈南北走向,冢臺高約七米,原冢丘的封土占地直徑大概有五六十米,上面生長有千年齡的漢代古槐樹三棵。中間最粗的一棵胸徑約有一米左右,樹身雖已空達(dá)一人深,但還是根深葉茂、樹冠如蓬,直徑達(dá)三十米有余。其中有活化石之稱的母樹樹齡有一千八百余年。古冢臺的下方南北兩側(cè)長有兩樹同根孳生的二三代子樹,樹齡也都在九百年上下,和大樹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
??? 一九四五年十月,山東省文管會曾組織人員對北冢丘進行了搶救性的發(fā)掘。墓穴為井字形,建有兩個門,共有十三室,是拱券式和覆斗式相結(jié)合的東漢時期墓葬。出土的古物有:十二連式陶燈、五銖錢(二十二枚)、鎦金扁環(huán)和銀鏈等稀有文物,現(xiàn)在北京歷史博物館存展。南面的這座古冢還沒有被發(fā)掘,在一九七二年左右,周圍曾被發(fā)現(xiàn)鬲足、虎紋和粗細(xì)繩紋陶藝,另外還有“釢頭銅鏡”一塊、漢朝王莽時期的“貨泉”幣一枚。據(jù)鑒定,此處為龍山文化遺址。
??? 歷代文豪作家稱“槐”乃木中之“鬼”,代表“祿”。宋代大文豪蘇軾的《三槐堂銘》中記述有“三槐王氏”之事跡。當(dāng)年北宋的兵部侍郎王佑文武忠孝、品德端正、不附權(quán)貴,專程來到禹城拜古槐,并借古槐之靈韻按相同方位在院中種植了三株槐樹,其子王旦果然做了宰相,當(dāng)時都稱他為“三槐王氏”。宋朝三百余年后,王氏的后裔秉持先祖忠恕仁厚的精神,為民者勤勞生產(chǎn)艱苦奮斗,為官者廉潔自律秉公正直,被蘇軾贊譽為“忠厚傳家遠(yuǎn),詩書繼世長”。
??? 傳說很久以前漢槐古冢是仙人居住的地方,住在冢子里的仙家對這一帶的百姓非常好,每逢過年過節(jié)的時候周圍村莊的老少爺們兒都會來到仙家的冢子上燒香上供,以求仙家保佑平安。那時老百姓很窮,村里一有紅白喜事人們就會在頭一天到古冢上拜祭,燒香磕頭擺供品。把自家所需要的家伙事兒寫在黃表紙上一同燒掉,虔誠地磕三個響頭。第二天準(zhǔn)能在古冢上借到桌椅板凳鍋碗瓢盆等物件。用完以后再如數(shù)把所借的東西送到古冢前,燒上三刀紙磕上三個響頭,第二天東西便物歸原主全都沒有了。就這樣老百姓和仙家和睦相處了一代又一代,老百姓雖窮,可在仙家的保佑下平安無事、安居樂業(yè)。
??? 但到了晚清年間,秦老莊村里有一位大財主,看到古冢里的仙家很靈驗又很好求,就在自家要辦喜事娶媳婦時到南北古冢上燒香磕頭地求仙家借來了金盤玉碗。等喜事辦完以后,貪心的財主就起了占金盤玉碗為己有的貪心,再也沒把所借的東西送還到古冢上。仙家等了一天又一天,一直等到過年時仍不見財主把金盤玉碗送還回來。這可惹怒了古冢上的仙家,就在這一年的大年三十晚上,人們還都沉浸在節(jié)日的喜慶當(dāng)中,突然從南古冢方向忽地一下飛出一個火球,接著又從北古冢上空刮出一陣旋風(fēng),只見旋風(fēng)刮著火球瞬間就落在了財主的房頂上,火借仙風(fēng)只一頓飯的功夫,就把財主家的財產(chǎn)燒了個精光,貪心的財主也被大火燒死了。從此以后,仙家再也沒有靈驗過。
再據(jù)傳說,因古冢上的漢槐年代久遠(yuǎn),樹粗冠大,每到夏天就遮天蔽日地形成陰涼地,附近村里的莊稼人到地里干活熱了累了就到樹下歇腳乘涼。一年夏天的過晌午,古冢子西南方揚城子村有個叫楊大勇的村民干活累了到漢槐下乘涼,看到樹上的干枯樹枝特別多,想起家里正好沒了柴火,就爬上大樹折了一些樹枝拿回家去。當(dāng)天夜里,楊大勇就感覺到自己的腿和胳膊有些疼,認(rèn)為是干活累的也沒在意??墒堑搅撕蟀胍?,楊大勇的腿和胳膊就疼得受不了了,在炕上亂翻滾。他老婆趕緊摸黑到七里廟請來了一位姓路的道士為他治病,在觀察了楊大勇的病情后,又詳細(xì)地詢問了近幾天的勞動活動情況之后便合目念咒,說道:“你是折傷了南冢子上槐仙的胳膊,他老人家現(xiàn)在找上你了,要想讓你的胳膊腿不疼就趕緊備好供品香紙,把槐仙的樹枝送到冢子上燒了,再向槐仙他老人家賠個不是磕上三個頭,你的病就能好了?!?BR>??? 聽了道士的囑咐后,天剛放亮,楊大勇就和他老婆備了一大桌供品和香紙,帶上折來的古槐樹枝,早早地來到古冢上和香紙一起燒了,又雙雙跪倒在古樹底下虔誠地磕了三個頭?;氐郊液髼畲笥碌耐群透觳簿驼娴牟惶哿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