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禹城市市中街道辦事處境內(nèi)有著一個稍有名氣的村莊,這個村的名字叫“果林”。從德州到省城濟南去,只要你經(jīng)過101省道和京滬鐵路,就能看到它。它就在這兩條重要交通要道的西側(cè),東臨侍女河,北臨趙牛河,地理位置相當優(yōu)越。這個村名的由來,還有一番來歷。
???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這個村子的名字并不是叫“果林”,而是叫“西陳莊”。當時,村里的土質(zhì)并不是太好,呈酸性,一旦趕上下雨天氣,村周圍地里的土很容易發(fā)生板結(jié)現(xiàn)象,村民種出來的莊稼長勢并不是太理想,葉子發(fā)黃,長得高的十有八九會發(fā)生倒伏,且莊稼產(chǎn)量低,農(nóng)民勉強能吃飽肚皮??粗車拇迩f慢慢地變富,這個村里的人們心里涼絲絲,眼里熱辣辣。怎么改變這一現(xiàn)狀,讓村里的農(nóng)民早日脫貧致富呢?一時間人們陷入了迷茫。
??? 后來,經(jīng)過召開村民委員會,大家各抒己見,暢談個人的觀點和看法,有人提出一個設(shè)想:“果樹抗土壤的酸堿能力較強,還能夠改良土質(zhì),為何不種上一些果樹來試一試呢?”這個設(shè)想讓不少村民豁然開朗。在當時,水果的價格還比較貴,況且周邊一帶還幾乎沒有種植的,人們對水果還比較稀罕。敢想就要敢做,大家決定闖一闖,拼一拼,振奮精神,立即行動起來。通過一番考察,從外地引進了幾批果樹,這果樹中有蘋果、黃梨、桃、杏等幾大類。果樹被分到各家各戶后,人們便開始行動起來,在離家比較近的地里栽上了果樹。
??? 大約三年至五年的時間,果樹開始長大,并且開花結(jié)果。特別是到了秋季,紅彤彤的蘋果、黃燦燦的鴨梨掛滿了枝頭,人見人愛,人見人饞,整個村莊沉浸在豐收的喜悅和濃郁的果香之中。果子熟了,人們采摘下來銷往市場,等一沓沓厚厚的鈔票鼓起了老百姓的腰包時,他們感到了種植果樹所帶來的實惠,便對果樹進行精心培育,定期修剪,持之以恒地維護和管理,確保年年碩果累累。后來,有一些水果商找上門來洽談業(yè)務(wù),當問起這個村叫什么名字時,村里人便笑呵呵地告知:“俺這個村就叫果林。歡迎你們常來啊!俺們的村子最好認,村前村后盡是一片片果樹哇?!?BR>??? 于是,“果林”二字便給這個村莊定了名位,給人們帶來了財富和好運。
■董善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