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詞,指以鼓、板擊節(jié)說唱的曲藝形式,與彈詞相互滲透影響,源于明,興于清。原為口頭說唱,漸變?yōu)閭鞒?、刊印和發(fā)行,清末因石印法傳入,袖珍本繡像鼓詞大量刊印,風頭堪比繡像小說。
1958年,市政府投資18000元,在今南小市位置興建了德州市曲藝廳,兩層150平方米,設(shè)有聯(lián)邦椅,可容納聽眾200多人,是當時最大的書場,由德州市曲藝隊經(jīng)管。繼而,曲藝隊又分別在黎明街東、西街(今又一村飯店和曙光浴池附近)設(shè)立可容納百人的書場,1960年在今東方紅旅館附近開設(shè)夜市露天書場。當時四五個場地同時演出,互相較勁,每個場地每天演處三、四場,日均聽眾2000多人。
那時,早上忙碌的家庭婦女,下午空閑時便會到書場聽書,而且一般會帶上孩子。可小孩聽不懂,就會吵鬧。好在書場里有各種瓜子、花生等小吃,孩子們一有了吃食便安靜下來,大人們也就可以安心聽書了。這些從小為了“吃”隨大人進書場的孩子,耳濡目染對聽書也有了興趣,長大后也就成了書場中的常客。這好比聽客無意中培養(yǎng)了新生代聽眾,聽客源源不斷,書場的生意也隨之興旺。大部分書場聽客坐的是條凳,中間是一張正對書臺的長臺子,俗話叫做“狀元臺”。坐在狀元臺邊的都是資深的老聽客,對于這些老聽眾,說書先生是不敢得罪的,因為這些老人非常挑剔,一不留神說漏了嘴當場就會“現(xiàn)開銷”,提出批評。
文革開始后,德州市曲藝隊解散,書場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