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任天泠 北京中科普心理健康促進中心
唐義誠 中國心理學(xué)會科普委委員 北京中科普心理健康促進中心常務(wù)副主任
審核:
毛利華 北京大學(xué)心理與認知科學(xué)學(xué)院 副教授
樊春雷 中國科學(xué)院心理研究所 副研究員
7月5日晚,知名歌手李玟的姐姐@李思林Nancy 在微博發(fā)文表示,CoCo(李玟)于數(shù)年前不幸患上了抑郁癥,經(jīng)過長時間與病魔斗爭,可惜近日病情急轉(zhuǎn)直下,于7月2日在家中輕生,送院后一直昏迷,經(jīng)醫(yī)院團隊努力搶救及治療,最終于7月5日返魂乏術(shù),與世長辭。
這讓廣大歌迷十分難過和震驚,更有不少網(wǎng)友表示“真的不敢相信,CoCo看起來多么的樂觀??!”
那么,樂觀開朗的人就不會得抑郁癥嗎?
分析
先來回答大家的疑問,“陽光開朗的人不會得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誤解,性格開朗活潑的人也可能會罹患抑郁癥。
一提到抑郁癥,大家印象中總認為癥狀表現(xiàn)就是:
出現(xiàn)持久的情緒低落,開心不起來
對之前感興趣的事情提不起興趣
體力精力下降,容易疲憊
睡眠障礙,其中包括失眠或睡得太多
食欲的變化,食欲不振或是暴飲暴食
快速的心情轉(zhuǎn)變
思維遲緩,行動遲鈍
悲觀,無望無助
出現(xiàn)自殺觀念或自殺行為
這些的確都是抑郁癥的常見癥狀,但在抑郁癥中還存在一類“微笑型抑郁癥”。
除了普通抑郁癥患者敏感、自卑、過度內(nèi)省等特質(zhì),這類抑郁癥患者還通常存在個人完美主義與表演型人格障礙。
他們經(jīng)常會沉迷于完美人設(shè)的扮演,亦或是害怕自己的情緒影響到身邊人,不愿意給人負擔,因此把自己抑郁的一面掩飾起來,選擇“以笑待人”。即便是內(nèi)心處于低落狀態(tài),他們?nèi)匀粫趧e人面前展露微笑,讓人看起來很開心、快樂,誤以為他們心情愉悅,生活愉快,這也就讓人很難發(fā)現(xiàn)他們的抑郁傾向。
如果身邊有抑郁癥患者,我應(yīng)該怎么辦呢?
很多人在面對身邊的抑郁癥親人朋友時,不知道該怎么辦,害怕說錯話、做錯事傷害到對方,但抑郁癥患者很需要身邊親人、朋友的、支持、陪伴和鼓勵,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提供一些正確面對和幫助抑郁癥朋友的方法和建議。
1、別對他提起這9個“不要”
不要對他說“想開點就好了”
不要對他說“別矯情了”
不要對他說“你就是太脆弱了”
不要對他說“別太自私了”
不要對他說“你在抑郁什么,你有什么可抑郁的”
不要對他說“我知道你的感受,我可以和你感同身受”
不要把他的經(jīng)歷和別人的經(jīng)歷比較
不要否認他的癥狀和痛苦
不要忽視他的感受
2、讓他知道你在乎他,在乎他的感受
心理上的痛苦并不比生理上的痛苦輕,如果我們忽視他的感受可能會讓他覺得不應(yīng)該向我們敞開心扉,于是再次將自己孤立起來。因此,我們應(yīng)該正視他的感受,正視他的痛苦,表達自己對他的在乎,例如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或是溫柔的輕撫。
3、詢問他的意愿
抑郁可能會讓人感到孤獨,陷入孤立之境,但是強硬的陪伴“我們一起出門運動”或是“我們一起吃飯”并不能很好的幫助到他。
正確的做法是,我們在提出建議前詢問他的意愿,例如“你愿意和我一起去散步嗎?” “我們一起去吃晚飯怎么樣?”,這樣可以有效減少他的壓力。
如果他拒絕,我們可以說“那我可以來陪你嗎?”在這個過程中,詢問他的意愿是很重要的,我們不應(yīng)該以自認為為他好的理由替他做決定。
4、讓他知道你會盡最大努力去理解他
通常沒有相同經(jīng)歷的人很難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但是,我們要讓他了解自己會盡全力去理解他。告訴他“我很抱歉你正在經(jīng)歷這些,我只能想象你現(xiàn)在有多難,但是我會盡最大努力理解你”。
5、讓他知道“你需要聊天嗎?我在這里”
我們不要強迫與他開展對話,這會讓他感受到壓力,但是要讓他知道你是他可以信任并且傾訴的對象。
如果他準備好了,可以與他開展一段高質(zhì)量的對話。如果他還沒有準備好,我們只需要提醒他,“當你準備好的時候,我就在這里”。
如果他還沒有向你坦白他的抑郁,你可以說“我可以看到你在經(jīng)歷一段艱難的時光,如果你想談?wù)?,我就在這里”。這會讓他知道他可以在需要的時候從你這里獲得幫助,當他準備好時,為他提供一個安全的溝通環(huán)境,問一些開放式的問題,不加批判的傾聽,可以幫助他度過這段難熬的時光。
如果你發(fā)現(xiàn)他的癥狀在你可以幫助的范圍之外或是出現(xiàn)自殺風(fēng)險,建議及時尋求專業(yè)人士進行幫助。
結(jié)論
“愛笑的人”可能也會得抑郁癥,微笑可能只是他們穿上的保護色。面對身邊的抑郁癥親友,不要回避討論抑郁癥話題,更不要覺得他們是小題大做、矯情、無病呻吟,要在乎、尊重他的感受,理解他的痛苦,幫助他、陪伴他走出困境。
參考文獻:
Fassler, D., & Dumas, L. S. (1997). Help me, I'm sad: Recognizing, treating, and preventing childhood and adolescent depression. Vi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