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jù)劉備的傳說故事制作的浮雕
?
崔珠坤姬春雪
東漢末年,劉備曾兩度在平原做縣令、國相之職,劉備在平原的傳說和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2009年,劉備在平原的傳說成功入選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人和”思想
劉備少年喪父,家境貧寒,與母親販鞋織席為生,是個不折不扣的平民小商販。189年,因緣結(jié)識了在街頭賣藝的關(guān)羽和祖祖輩輩以屠宰為業(yè)兼釀酒賣酒的張飛,三人英雄惜英雄、一拍即合,桃園結(jié)義一時傳為美談,更由此走上集體創(chuàng)業(yè)之路。
俗語曰“商場如戰(zhàn)場”,反之亦然。平原縣氣候適宜,土地肥沃,糧廣草茂,五谷豐登,地處南北要沖,交通便利,這便占了“地利”;既有關(guān)羽、張飛的輔佐,又有有見識的巨賈資助,可謂“人和”。當(dāng)是時,朝政腐敗,軍閥混戰(zhàn),天下大亂而群雄起,劉備坐守平原,正可說是天時地利人和。而他的一個重要理念便是“以人為本”,在平原“備少與河?xùn)|關(guān)羽、涿郡張飛相友善;以羽、飛為別部司馬,分統(tǒng)部曲。備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備同旋,不避艱險?!焙笥謴墓珜O瓚那里要來趙云,留在自己身邊。直到后來,劉關(guān)張“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劉備的這種“人和”思想是一以貫之、逐步成熟的。
勤政愛民
劉備坐平原期間,頗有政績,他非常注重了解百姓疾苦,同時又心存“匡扶漢室”的大志,在平原任職期間,他初步形成了“人和”與“恤民”的思想基礎(chǔ)。他重學(xué)興教,倡導(dǎo)禮儀,懲惡揚善,安定社會,為平原的百姓在戰(zhàn)亂中求得了一個短暫的休養(yǎng)生息的機會。在平原民間,至今流傳著許多故事稱贊劉備懂民情、順民心、合民意、愛民、恤民。劉備在平原百姓中的口碑很好,許多傳說軼事在民間世代相傳,具有代表性的有《劉關(guān)張平原桃園三結(jié)義》《龍門的傳說》《真龍?zhí)熳拥膫髡f》《張飛鞭打督郵》《三義廟》《巧種羅漢錢》《偶植盤龍柳》《仁德感義士》《惜才收趙云》《首善孝行街》《育英辦義學(xué)》《傾城送長亭》等22個故事,這些故事和傳說都傳頌著劉備憐恤百姓疾苦,重視發(fā)展經(jīng)濟、公平訴訟、穩(wěn)定社會秩序、重學(xué)興教的作為。平原經(jīng)濟的發(fā)展使劉備武裝了自己?!靶略谄皆?,頗有錢糧軍馬,重整舊日氣象”。可以說平原是劉備走向全國,創(chuàng)立霸業(yè)實現(xiàn)“匡扶漢室”政治抱負的新起點。
代代相傳
陳壽在寫《三國志》時,由于蜀漢的文本史料缺乏,因而對劉備早年的活動記載很少。但在平原民間,劉備的口碑很好,至今流傳著許多故事,傳誦著他為官憐恤百姓疾苦、重視發(fā)展經(jīng)濟、公平訴訟、穩(wěn)定社會秩序等事跡。而這些代代相傳、膾炙人口的故事,正是劉備在平原的最好印證。2000年7月,由平原縣委、平原人民政府編纂的《劉備在平原》一書刊印出版,當(dāng)代哲學(xué)家、史學(xué)家任繼愈先生題寫了書名,著名作家鄧友梅欣然題詩“千年古城平原,歷史足跡斑斑。玄德曾掌郡政,故事流傳民間”。
2002年10月和2004年9月,張洪春的長篇傳奇小說《劉備坐平原》和民間故事集《劉備在平原的傳說》相繼出版,極大地豐富了故事的可讀性,使劉備在平原的傳說和故事更加膾炙人口,并得到了更加廣泛的流傳。
■德州老牌坊
“兩世完節(jié)”牌坊
田國良
明萬歷年間,德州人何文卿的妻子王氏,生了個兒子名叫大清,側(cè)室又生了兒子,名叫大洪。
何文卿不幸急疾而卒,妻子王氏時年二十四歲,生活艱辛,倍受族人欺凌,有人要求她改戶嫁人,王氏死守撫孤,堅持不嫁,將大清撫養(yǎng)成人。
何大清的妻子鄭氏,十八歲婚配,婚后二人恩愛有加,生顯宗及弟二子,日子漸旺。
大清不幸疾卒。鄭氏年值二十九,一慟幾絕,數(shù)日不食。婆母王氏再三慰言解勸,為安撫雙兒成長,鄭氏以柔弱之軀承擔(dān)起了育兒和侍奉婆母的責(zé)任。
鄭氏和婆母兩代守寡,日子的艱辛可想而知。鄭氏丈夫的弟弟何大洪逼嫂子改嫁,遭到長嫂的厲聲拒絕,何大洪竟然因此而要謀害嫂子的兩個孩子。
鄭氏不但要侍奉婆母,而且還要撫養(yǎng)教育兩個年幼的孩子,更要保護好兩個孩子的安全。
她的孩子何顯宗自幼聰明靈利,學(xué)習(xí)刻苦用功。隨著年齡的增長,顯宗還擔(dān)當(dāng)起了一些家務(wù)。由于扎實的學(xué)習(xí)基礎(chǔ),顯宗順利考取萬歷三十九年進士,官至工部員外郎。
婆母王氏年邁病癱,鄭氏晝夜伺護,端屎倒尿,擦身洗臉,梳頭穿戴,三餐喂飯,悉心照料。
婆媳兩人受到四鄰鄉(xiāng)親的稱贊和效仿。她們先后去世后,應(yīng)鄭氏兒子何顯宗所請,朝廷樹立了牌坊表彰她們。
■地名傳說
大柳村和大柳面的傳說
崔忠華
寧津縣城北二十里有一村莊叫大柳村,這個村莊有一種遠近聞名的美食:大柳面。有關(guān)大柳村和大柳面的來歷,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說呢。
燕王掃北時,他聽信讒言,說北方人天生逆心、民風(fēng)惡毒,所以大軍過后殺得雞犬不留。
有一天,朱棣獨自出了兵寨騎馬向北奔走,不知不覺中來到一個村口長有一顆大柳樹的村莊,村莊里住著二十幾戶人家。燕王饑渴難耐,他便敲開村口一戶人家的柴門討水喝。只見從屋中走出一年輕婦女,懷里抱著一個大孩子,手里領(lǐng)著一個小孩子,大孩子手里拿著白面饅頭,小孩子哭鬧不止。燕王朱棣心里想到,此處果然民風(fēng)惡毒,做事與常人相反,他強壓怒火,說明來由,婦女取水給燕王。燕王喝完水后,好奇心突發(fā),詢問婦女為什么抱著大孩子,不抱小孩子,小孩子哭鬧也不管。那婦人說:“大孩子是收養(yǎng)鄰居家的,他從小父母雙亡,小孩子是自己親生的;饅頭只有一個了,只能讓大孩子吃,不能讓別人的孩子受委屈,小孩子哭鬧也沒有辦法。”燕王朱棣被這位婦人深深感動,臨走之時告訴婦人,傍晚在門口插一根柳枝明天可保家人平安。
燕王回到兵寨告訴兵丁將官,北面有一村莊,村口長有一顆大柳樹,門口上插有柳枝的人家不可殺。燕王率領(lǐng)大軍經(jīng)過這個村莊時發(fā)現(xiàn),家家戶戶門口都插有柳枝,全村免遭屠村。燕王很是奇怪,再次來到村口的這戶人家問起家家戶戶插柳的原因。婦人答道:“昨天我見您氣宇不凡,有帝王之象,您說的話定能保我們平安,我就告訴了全村人,這樣家家戶戶插柳避難?!?BR>燕王感覺大柳樹下的村民不只是想著自己,更能幫助他人,民風(fēng)淳樸,一心向善,于是封此村為“大柳村”。免遭屠村的村民為感謝燕王不殺之恩,每家拿來一種菜鹵,這家婦女精心做了面條,一起朝貢燕王。燕王吃得津津有味,感覺這面條細如銀絲、晶瑩剔透,再加上二十幾種菜鹵佐拌,是一種難得的珍饈美食,于是封這種面為“大柳面”。從此,大柳村和大柳面便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