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玉海劉洪奎
??? 李潤深(1867-1937),字滋甫,平原縣官道張村人,清光緒乙酉年(1885年)拔貢,泰安府候選訓導,直隸州用候選知縣,曾任高唐直隸州游擊衙門幕僚、候補知府。明清之際,其家族一直為書香門第,系平原望族。滋甫公李潤深,系此家族封建時代最后一位出色人物。
??? 李氏家族世代行醫(yī),由于醫(yī)德高尚、醫(yī)術高超,歷代造福百姓,救人無數,在當地有著極好的口碑。同時,李氏家族在科舉方面,也是代不乏人,祖上曾出過數位文、武舉人,貢生、監(jiān)生、秀才不曾間斷。由于家族中不斷有人考取功名做官,加之數代行醫(yī),聞名遐邇,因而家道豐裕,門庭顯赫,成為聞名當地數百年的望族。據族中老人講述,清代,人們傍晚出平原縣城向東南方望,可見到天之一角被燈籠映紅,人們說,那里就是官道張村老李家的府邸——其門庭如此顯赫!
??? 晚清咸豐、同治年間,由于太平軍北伐、捻軍起義,德州境內戰(zhàn)事頻仍,平原當地受到很大沖擊。經過兩次大戰(zhàn)亂,老李家元氣大傷,家道敗落下來。當時,老李家闔家都盼望能再出一位英才,扭轉家族的頹勢。
??? 年少的滋甫公李潤深沒有辜負家人厚望。由于祖上英才輩出,書香醇厚(據民國續(xù)修《平原縣志》載,滋甫公的父親李公華堂、祖父李公文元,均為附貢生),少年滋甫公天資超群,端莊英俊,加之其課業(yè)勤勉,年紀很小就被選入府學,成為一名生員。光緒乙酉(1885)年,經山東學政的嚴格考選、審查,滋甫公被薦為拔貢,從濟南府選送京城接受面試。這一年,他年僅18歲,順利考取了號稱“六貢之首”的拔貢,這在全國都是非常罕見的(拔貢每十二年才選拔一次,且每州、縣只選一名,因其十分難考,被人們譽為“小狀元”)。當時,在平原及周圍各縣,滋甫公都是鼎鼎有名的——幾乎無人不知平原出了個“小拔貢”。
??? 滋甫公高中拔貢,為家族帶來了福祉,使老李家門庭得以重新振興。但是,雖然他少年得志,很受時人重視,可由于晚清宦途壅塞,一時也難以獲得官職,最初只得到了一個“候選訓導”的虛銜。后來,官至“賞戴藍翎直隸州用候選知縣”(族中老人也有說他獲“候補知府”銜的)。從職務名稱上看,他當時被任用過,做過一些事務,而且受到重視。
??? 清王朝結束時,滋甫公46歲。他決意不仕,回歸故里,行醫(yī)濟世。由于祖上世代行醫(yī),家學淵深,滋甫公也是一名杏林高手。經多年辛勤操持,到晚年,他先后在平原境內開了好幾家藥堂。經其妙手救治、起死回生者不計其數,甚為鄉(xiāng)親們敬重,聲名遠播。
??? 滋甫公精通文史、書畫、篆刻、中醫(yī)學,尤擅書法,一生曾寫過大量書法作品,經常應邀為人撰文章、寫碑志、作書法。清末民初,平原縣境內的許多碑刻、銘文多出其手。因其書法好,當時人們就以得其只字片紙為榮,周圍數縣的書法愛好者,也都慕名來到平原縣城,到滋甫公撰寫的碑上拓片、臨摹。
??? 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秋,滋甫公應平原縣好友任今俊之邀(老李家和任氏家族有世交之誼,任今俊系蒙陰縣教諭,是任金棟和國學大師——任繼愈的爺爺任今杰的大哥),為其弟任今棟(時年17歲)書寫了一塊牌匾——“通德號”。
??? 同年9月11日,“通德號”掛牌開張營業(yè),從事釀酒、釀醋業(yè),由此,“通德號”開始了艱難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后經幾代傳人的不懈努力,使“通德號”得以傳承發(fā)展,成為今天聞名遐邇的中華百年老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