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视频免费在线看,天天夜夜狠狠,三级视频网址,美女激情网站,亚洲国产日韩毛片黄,91久久嫩草丁香婷婷色伊人,黄网站色视频免费观看


清代德州“四大”文化名人

趙大經(jīng)書法作品。

    “四大”指的是,康熙朝著名詩人馮大木、乾隆朝詩人趙大經(jīng)、嘉道詩人兼篆刻家封大受、晚清書法家陳大誥。他們都為德州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過巨大貢獻。因他們的名字中間都有一個“大”字,故被稱作清代德州“四大”。

追隨李白詩風的馮大木

    馮大木 (1649—1700),本名馮廷櫆,字大木,是明清兩代德州最有才學和成就最高的詩人。他的祖父馮嘉貞于明末自山東即墨縣遷來德州,居住河西,始治儒業(yè)。父親馮沛,字云生,順治八年 (1651)中舉人,素重義氣。馮大木, “幼號奇童,讀經(jīng)史諸書,寓目不忘……長而好學,高才絕俗,詩文均超逸,不類反響”。他于康熙十七年(1678)中舉人,二十一年 (1682)中進士,二十三年 (1684)授官內(nèi)閣中書舍人,掌管典籍事務,其職務就是皇家圖書館館長。
    馮大木性情孤高寡合,不喜結交權貴高門, “官閑無事,維枕籍書卷” ,獨與青州趙執(zhí)信(字秋谷,康熙十八年 (1679)進士,官左春坊右贊善兼翰林院檢討)為契友,常在一起吟詩唱和。馮大木的詩屬浪漫派風格,有李白遺風。曾因與趙執(zhí)信同賦《諸葛銅鼓詩》長歌,而名噪京師。當時詩壇盟主王士禛對 《諸葛銅鼓詩》贊賞不已,并把馮大木與趙執(zhí)信兩人的唱和編為 《二妙集》刊行于世。
    康熙二十六年 (1687),馮大木曾以中書舍人典試湖北,期間形成的 “晴川集” 1卷,詩作90首,被公認達到其詩歌創(chuàng)作的最高峰。后繼續(xù)在內(nèi)閣中擔任圖書資料室的負責人十余年, 44歲致仕歸里,一直住于德州城內(nèi)。
    在鄉(xiāng)數(shù)年,惟以詩酒自娛??滴跞拍?(1700), 51歲的馮大木卒于家,家境窘迫程度慘不忍睹,由州人盧道悅出資為其辦理了喪事。馮大木謝世后,其詩作散失很多。 40年后,其孫馮德培輯其所存之詩, “奉遺集走五百里”,到青州請趙執(zhí)信為之序,然后付梓行世,即今存的 《馮舍人遺詩集》。該詩集被收入 《四庫全書》,馮大木本人于山東通志、濟南府志、德州志以及新中國成立后編纂的 《中國人名大辭典》、各種文學類工具書中都有傳記?!恶T舍人遺詩集》共6卷,其中《京集》 3卷,存詩232首; 《晴川集》 1卷, 90首; 《雪林集》 1卷,73首; 《曹村集》 1卷, 101首,計詩496首,加上它書所存佚詩數(shù)首,共存詩500余首。具體說散失的詩作有多少,現(xiàn)不可知。而最知名的 《諸葛銅鼓詩》,今已不存,可見逸詩之多。
    時人評馮廷櫆詩云: “詩文超逸,不類凡響。其詞調(diào)之刻露似島佛;態(tài)息之清超似陶令;意之綿邈寄托遙深似商隱。不斤斤于聲調(diào),不察察于骨格,而一種高華風度,可望而不可及者?!壁w執(zhí)信評其詩曰: “古體取法青蓮,極之昌黎、眉山”。沈德潛稱贊他: “為詩清警絕俗,詠古尤佳,山左中尤佼佼者?!?/P>

親民詩人趙大經(jīng)

    趙大經(jīng),是清代德州文化名人“三李”、 “四大”中唯一一位不是進士的文化名士。他是德州趙氏家族的十二世傳人,字叔常,號春磵,又號初禪,鄉(xiāng)賢趙念曾的第三子。
    趙大經(jīng)性格豪邁,尚有節(jié)氣,善郊游。其詩文援筆立就,字學米芾,受到鄉(xiāng)前輩盧見曾、宋弼等人的器重。成年后的趙大經(jīng)瀏覽京師,名振朝中公卿,與董文恪、紀曉嵐尤深文字,情意相投。他于乾隆十八年 (1753)考取拔貢;后考充鑲藍旗官學教習,選授鄒縣教諭。乾隆二十七年(1762),在紀曉嵐外放福建學政期間,趙大經(jīng)和其他3位紀氏門人陪同紀曉嵐南下,他一路賦詩上百首。此間,一起去揚州的兩淮鹽運使衙門拜見鄉(xiāng)賢盧見曾。
    有文獻記載,紀曉嵐為了應酬需要,經(jīng)常讓趙大經(jīng)為他代筆。趙大經(jīng)與紀曉嵐的關系,既是師生又是朋友。乾隆四十三年 (1778),紀曉嵐在為趙大經(jīng)的母親井氏撰寫墓志銘時,對趙氏家族重情重義的品質給予高度贊揚。在 《紀曉嵐文集》中,收有與德州人和事有關的詩作34首,文章3篇。其中有10首詩是寫給趙大經(jīng)的, 《趙母井宜人墓志銘》為3篇文章之一。趙大經(jīng)本人著述勤奮,曾著有 《閩游草》 《嶧尾堂吟草》 《晴碧軒》《初心齋》等詩集藏于家,可惜均未刊行。
    趙大經(jīng)在鄒縣教諭任上考中乾隆三十三年 (1768)舉人,歷任直隸樂亭、望都、武清和山西襄陵、浮山、徐溝、曲沃等縣知縣。他為官很得民心,所到之處皆有循聲。武清縣土地瘠薄,百姓貧苦,加之朝中年年征調(diào),百姓苦不堪言。趙大經(jīng)潔己愛民,對老百姓的賦稅能免的即免,不能免的設法去減,使百姓死而復生。不久,他因完不成賦稅征收而被解任,羈留在武清縣內(nèi)。
    解任后的趙大經(jīng)生活十分困難,武清縣百姓自愿供給生活薪米達8年。后改官山西襄陵縣知縣,循聲尤著,卒于官。因家屬無錢辦喪, “邑人咸厚賻焉”,才使趙大經(jīng)的棺柩順利回到德州。

篆刻達人封大受

    封大受,字仲可,號荻塘,著名的德州封氏家族傳人。祖父封元豫,州諸生。父親封之旭,性格直爽,倍受鄉(xiāng)里鄰人推重。
    封大受天資聰慧,自幼與其弟封大本 (字授曾,號山木,嘉慶六年 (1801)舉人)一起,在祖父和父親的教誨下,苦讀經(jīng)書。年少時,他就在齊魯大地小有名氣。歷城翰林院編修周永年主講德州繁露書院時,就特別器重封大受。乾隆五十四年 (1789),封大受同時考取拔貢和舉人,五十五年 (1790)中進士。登第后,“待銓縣令”。由于他高尚其志,隱不出山。他居住于大西門內(nèi)所筑的 “柳舫”室內(nèi),除與當時名士相酬和,還收授生徒。在設館授徒中,他不僅不要學生報酬,反而對貧苦子弟給予經(jīng)濟資助。
    封大受一生博學好古,工詩文,兼長書法,尤工篆刻。當時山東督糧道孫星衍 (字淵如,清朝經(jīng)學家,博通經(jīng)史百家,究心文字音訓之學,精研金石碑版,工篆隸)是名滿海內(nèi)的學者,蒞任德州時,先是求見大受吃了閉門羹,后成為無話而不談的摯友。晚年好填詞譜曲,常集盲兒于前,教他們彈琵琶歌詠,為盲童更好地謀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
    史書稱封大受有著作才,詩文傾動一時。他著有 《德州文摭》 11卷, 《詩摭》 《柳舫日抄》 8卷,《柳舫集印》 《荻塘印譜》 《玉雨書屋遺稿》等,卒年71歲。其中 《柳舫集印》和 《荻塘印譜》仍存于世,成為今人研究和學習篆刻知識的寶貴資料。

書法名家陳大誥

    陳大誥,字荔村,生而奇警,讀書聰慧絕倫,諸史百家無不通讀。因其父母去世較早,所以由其二哥陳大業(yè)撫養(yǎng)并供其完成學業(yè)。他尤善書法, “摹顏魯公,沉思孤詣”。他讀書講論以孝悌為先。
    道光二十九年 (1849),陳大誥考取拔貢,朝考一等,用為七品京官,任職于刑部。在京期間,陳大誥拜昆明籍書法大家何桂清先生為師,并與其一起討論漢、魏六朝諸名碑。他所學 “益精卓然,自成一家”,一時名動京師,爭相乞求。史書記載,人們 “得其手跡者,珍如珠玉”。陳大誥于咸豐八年 (1858)考中舉人,九年 (1859)成進士,殿試二甲六名。據(jù)說,陳大誥當時才名冠京都,京都人士都以為新科狀元必定是陳大誥, “不作第二人想”。而復試閱卷大臣有某大學士者,山東人也,恐鄉(xiāng)邦人大魁,天下人議其私,抑大誥為三等,時人皆為之恚懣。陳大誥坦坦如平日,既而悲曰: “惟吾兄撫我誨我,以至今日。我乃如此以報兄,實疚心耳?!?BR>    陳大誥因不迎合權勢的要挾,還沒有等到館選,便自請回歸刑部,遂以主事之職,在刑部行走。后升任刑部郎中,調(diào)充寶泉局監(jiān)督。陳大誥在寶泉局監(jiān)督任上,“剔刷陋規(guī),幣政一新,京察一等”,升授江蘇常州府知府。在常州府知,他 “操持清潔,整躬率屬”,不長時間卒于任內(nèi)。□本報特約撰稿人 張明福


 

德州新聞網(wǎng)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德州新聞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德州新聞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 德州新聞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德州新聞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鑒于本網(wǎng)發(fā)布稿件來源廣泛、數(shù)量較多,如因作者聯(lián)系方式不詳或其它原因未能與著作權擁有者取得聯(lián)系,著作權人發(fā)現(xiàn)本網(wǎng)轉載了其擁有著作權的作品時,請主動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提供相關證明材料,我網(wǎng)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