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貴宏
日前,與一朋友去游樂園看雕塑,因路遠需轉(zhuǎn)兩次車,但最后一次因人多未能坐上,朋友性急,花了20元錢打出租前往。離游樂園門口還有段距離,但由于車多人多,司機表明只能停在這兒了。朋友不情愿地下車后,不小心摔了個跟頭,身體無大礙,只是一條新褲被蹭破一個洞。
這點不愉快的小事本應(yīng)像一陣風似地馬上過去,但他的心情像來了陰云,一直沮喪,不斷地反復(fù)抱怨起來。抱怨完司機抱怨天氣,然后抱怨社會抱怨交通,抱怨的范圍越來越大,把我游園的興致也破壞了。進了游樂園,面對那些精美的雕塑藝術(shù),我們的游興蕩然無存。
魯迅的小說《祝?!分械南榱稚俏涣钊送榈谋瘎∪宋?,她一生的悲慘遭遇讓我們看到了舊的封建統(tǒng)治對勞動人民的無情殘害。祥林嫂在經(jīng)歷人生一系列重大打擊后,養(yǎng)成不斷對人傾訴阿毛被狼吃掉的故事。使人們對她那句“我真傻,真的,我單知道下雪的時候野獸在山坳里沒有食吃”作為開頭的抱怨,由同情逐漸演變成膩煩。
其實,別人對你的同情和憐憫實際上是帶有俯視情緒的,就算你的親人或朋友對你長期的抱怨也會有一種“狼來了”的感覺,除了這兩種情感之外,根本于事無補。有些人早晨眼睛剛睜開就開始抱怨天氣太晴:怎么不下場雨呢?空氣這么熱這么干燥?其實就是下起了雨,他也會抱怨:怎么下這么大的雨,這樣的鬼天氣干什么都不方便。至于工作和生活,不順心不隨意的地方那么多,他更是抱怨得沒完沒了。因此,抱怨是積極心態(tài)的大敵,當我們在抱怨的時候,或者處在抱怨的情緒當中時,我們的能量在減少,我們的信心在降低,我們的身心都處在一個無力的狀態(tài)。
日常工作中,我們常常會遇到滿腹牢騷的人,抱怨單位的不公平,抱怨工作量之多,抱怨同事不配合,抱怨工資太低,抱怨公司加班,等等。抱怨,就像一顆毒瘤一樣,慢慢侵蝕著身體的每個細胞,讓自己變得懶惰,覺得自己永遠都只是受害者而不是責任者。如果抱怨上了癮,抱怨者自己也會整天不耐煩。因此,人要不斷向豁達的人學(xué)習(xí),使自己也逐漸變得豁達起來。星云大師說:“多聞不如多見,多言不如多行,多疑不如多問,多慮不如多防。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這都屬正?,F(xiàn)象,應(yīng)從容面對。
抱怨是一種語言而不是行動,當一個人過多地被語言困擾的時候,他會失去行動力。習(xí)慣抱怨的人只能使自己會變得越來越弱,永遠也無法強大起來。而且越來越讓人反感和不可接受,人際交往面越來越窄。久而久之,習(xí)慣抱怨的人最終將在抱怨中度過自己哀怨的一生,最后人見人怕。如果說抱怨也能造就一個人的話,那就是男人成為“憤青”,女人成為“怨婦”。也就是說,因為這些抱怨,我們已經(jīng)逐漸遠離了優(yōu)質(zhì)的生活,遠離了讓自己走向優(yōu)秀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