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禮
我國很多地方有正月二十五打囤的習(xí)俗。宋代孟元老所著《東京夢華錄》載:“正月二十五日,人家市牛、羊、豕肉,恣饗竟日??椭量嗔?,必盡而去。名曰填倉。 ”
人們在正月二十五打囤“填倉”,為的是祈愿這一年能夠五谷豐登、錢糧滿倉。因此,每一戶農(nóng)家都非常重視,我父母也不例外。從記事起,我家打囤這活,便是哥哥和我的“專利”。提前好幾天,母親便開始積攢灶灰,直到裝滿一大簸箕。
正月二十五這天,哥哥一大早就搖晃醒我:“快起床,咱打囤去了! ”我迷迷瞪瞪地穿好衣服,從屋里出來,哥哥早已拿著鐵鍬站在院子中等我。他指揮著我雙腳踩在鐵鍬頭上,然后握住鐵鍬把,手里捏著一個釘子,拉著鐵鍬把圍著我蹬著的鐵鍬頭轉(zhuǎn)圈,一個大大的圓就畫成了。如是,再轉(zhuǎn)上4圈,便形成5個環(huán)環(huán)相套的圓圈。
這時,母親從堂屋的柴灶旁端出簸箕里的灰。我和哥哥用手抓起,順著畫好的線均勻地撒好,再與圓圈垂直著畫出一個梯子的形狀,“囤”就畫好了。這時,母親拿出來一只升子,里面裝著滿滿一升小麥、玉米、谷子、綠豆、高粱等五谷雜糧,還有幾枚五分、二分、一分的硬幣。哥哥把升子接過來,將糧食和硬幣倒在“糧囤”的中央,然后找來一塊紅磚壓上。我圍著“囤”拉一掛小鞭,“噼里啪啦”地響完,哥哥再在磚上戳著燃放幾個“二踢腳”,這打囤的儀式就算完成了。最后把雞從窩里放出來,滿地的糧食便成了它們的饕餮盛宴,而那幾枚小小的硬幣,則被我收入囊中。
小時候,我不明白為什么這天要打囤,只是覺得好玩,而且還能得到幾枚平時得不到的硬幣,拉一掛過年都得拆開一個一個放的小鞭,一點宗教般的儀式感也沒有。長大后,書讀得多了才知道:農(nóng)歷正月二十五,俗稱“填倉節(jié)”,也叫“天倉節(jié)”。相傳,古時候北方連續(xù)亢旱,顆粒不收,餓殍遍地。給官府看管糧倉的小吏看不下去,自作主張,毅然開倉賑糧,救了一方百姓。他自知觸犯了王法,就在正月二十五這天放火燒倉,自己也被活活燒死了。后人為紀(jì)念他,每到這一天,就用柴草灰在院子里打囤填倉。人們打囤是在祭祀倉神,祈禱這一年能夠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六畜興旺;而畫張?zhí)葑?,是期望那糧囤能砌得高高的,放些錢幣是為了不僅糧食豐收,還能夠家里有錢。這種習(xí)俗,從古代一直流傳下來。
如今,人們倉廩殷實,日子如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好多人已放棄了打囤這種習(xí)俗。然而,我認(rèn)為,民俗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客觀上能起到寄托期望、安定心靈、增添情趣、激勵人心的作用。但愿打囤的習(xí)俗依然能夠延續(xù),讓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薪火相傳、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