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堿地人家的幸福生活□曹夢昕
五一假期,回臨邑縣老家,與弟弟妹妹到田里轉(zhuǎn)了一圈。
只見郁郁蔥蔥的小麥正拼力往高處長,齊刷刷地接受陽光的撫摸。抬眼望去,農(nóng)田里都被綠色覆蓋,沒有一處缺苗,也沒有半點荒蕪。不禁感嘆:“小時候的鹽堿地都跑到哪里去了? ”弟弟笑著說:“早就被黃河水澆灌過來了! ”
兒時,特別是冬天,即使不下雪,家鄉(xiāng)的大地上也是白茫茫一片,那是泛起的鹽堿呈現(xiàn)的景象。
都說“春雨貴如油”,家鄉(xiāng)的親人當(dāng)年最怕的就是春天下小雨,因為不僅不能達到滋潤土壤的效果,反而還會勾起鹽堿,使剛剛露頭的幼苗堿死。辛苦播下種子,沒有一塊地能出全苗。
記得父親常常從很遠的地方挑來一擔(dān)水,然后用瓢舀著,蹲下身子,一棵一棵地補苗,付出加倍的勞作,秋后也不曾獲得豐收。
小時候村前屋后的井里都是又苦又澀的水,不要說人喝,連牲口都不去飲??嗨闯龅囊路?,曬干了會有幾圈白印兒,好像是汗水畫出的地圖。家家戶戶吃水要到幾里遠的外村去挑,偶爾洗臉用了點甜水,被父親發(fā)現(xiàn),一向和氣寡言的老人家就會破口大罵,斥責(zé)胡亂浪費水?,F(xiàn)在想一想,那是他老人家用雙肩和雙腳,一步一步從遠處挑來的,又怎能不心疼呢?鄉(xiāng)親們吃水如同吃香油,哪舍得“禍害”呀!
吃水是生活中的一大難題,沒有誰家的姑娘樂意嫁過來,村里的大齡青年比較多,被外村人戲稱為“光棍村”。村中條件稍微好點的人家,都把閨女嫁出去了;家境不好有兒有女的人家,只好托媒人幫忙找“換親”:自家女兒給別家當(dāng)媳婦,對方閨女嫁過來,給自己的兒子做女人。
多數(shù)情況下,換親的男女雙方年齡不相當(dāng),爹娘也是無奈之舉。因為貧寒,也顧不得親骨肉內(nèi)心滿意與否了。
人畜吃水困難,地里的莊稼必然難以獲得滿意的收成。一年四季,全家人只在春節(jié)期間才能吃到白面饅頭。平時一日三餐主要是就著腌水蘿卜條,啃玉米餅子,喝玉米粥或高粱米粥熬日子,只有這樣,才能勉強省出過節(jié)時人來客往的費用。
多數(shù)情況下,母親會在面粉里摻進白玉米面,貌似吃著白面饃饃,其實只讓來客吃全面粉的饅頭。在那個年代,誰家的母親又不是這樣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足夠的食材,再心靈手巧,也難以有什么翻新花樣。
現(xiàn)在,曾經(jīng)貧瘠的土地變成沃田,莊稼地里矗立著一架架抽油井,黑亮亮的液體黃金通過地下輸油管道,運送到煉油廠,成為現(xiàn)代工業(yè)的血液。家家戶戶有了自來水,不出家門,擰開水龍頭,清涼、甘甜的水就“嘩嘩”地流出來。人們吃飯講究營養(yǎng),穿衣注重品位,再也不必為溫飽愁苦了。地下的爺爺奶奶,一定為兒孫們今天的好日子,欣慰得合不攏嘴。
今天,我們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正是偉大祖國日益強大的結(jié)果。這幸福的日子,是由無數(shù)平凡而感人的故事譜就的華美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