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亞欣
我是在奶奶家長大的,記憶最深的是奶奶家的小院,尤其是院中的豬圈。
豬圈是朝南方向搭建的,一個深2米左右大坑,稱之為“下窩”,是豬拉撒的地方;一個用土坯或者舊磚搭建的低矮小房子,稱之為“上窩”,是豬吃食睡覺的地方。上窩與下窩之間是一個坡道,供豬在上窩與下窩之間來回走動。實際,豬是分不清上窩與下窩的,奶奶每次給豬喂食的時候,都會“蹲守”一會兒,一旦發(fā)現(xiàn)豬在上窩拉尿,就拿著提前準備好的木棍子打。一邊打一邊罵:“叫你不聽話!叫你在上窩拉尿!”豬還正在拉尿,就被打得竄到下窩。有的豬能記住“懲罰”,被打過幾次,會去下窩拉尿。有的豬是記不住的,上窩里滿是豬糞和豬尿。爺爺便拉來干燥的土或者做飯燒柴的灰撒到上窩,以便豬能在干燥的地方睡覺。
等下窩的豬糞和垃圾堆積到一定高度的時候,就要出圈,就是用鐵锨把豬糞清出來。爺爺說豬糞是種地最好的肥料。
奶奶家的院子不大,四間北房,四間偏房。偏房除了放置備用做飯的柴火、種地用的家什等雜物外,還養(yǎng)著一頭牛。院子里跑的是十幾只雞。每到夏天,豬圈、牛棚、雞舍的味道混雜在一起,滿院子臭烘烘的,蒼蠅嗡嗡亂飛。爺爺喜歡在院子里吃飯,奶奶會提前將院子打掃一遍,潑些冷水,擺上小飯桌,邊吃邊打蒼蠅。吃完飯,奶奶會立馬將吃剩的干糧放起來,否則,干糧上就會落滿蒼蠅。
讀小學的時候,我回到了縣城,只有假期和周末回奶奶家,也不知道什么時候,奶奶家的豬圈扒掉了,廁所改造了,偏房里的牛賣了,院子里的雞也不見了。緊靠著院墻種植了兩行月季花,還有一個小菜園。院子里不再是臭烘烘的,散發(fā)的是香甜味。
暑假又到了,爺爺奶奶早已不在了,留下的只有那個滿是故事的小院,和我童年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