竼芃
瀏覽淘寶網(wǎng),竟然看到有賣留聲機的。在這高科技,快節(jié)奏的年代,竟然還有人賣這種古老,慢生活的東西,著實意外。翻閱著一張張留聲機圖片,已經(jīng)久遠的記憶又撲面而來。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那時候的農(nóng)村還不富裕,黑白電視還沒普及,能看的臺很少,又經(jīng)常停電,有的也是擺設。
那時候,我十來歲年紀。我有一個發(fā)小,我倆同歲,乳名差一個字,我大她二十多天。我兩個學習不相上下,性格脾氣都屬于溫柔型的,老人說法叫“肉軟”。
我那時候喜歡去找她玩,一塊兒寫作業(yè)。有一次去她家,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她家里居然還有留聲機!
那留聲機暗紅的盒子,打開后,白色的指針緩緩劃過黑金色的唱片,那些歌曲啊,戲曲啊,就從金色的喇叭里流淌出來,很是奇妙。
她家留聲機一放,那指針仿佛羽毛在心上輕柔掃過,蕩起一圈圈漣漪。我很是納悶,那金屬盒子里怎么就能出來那么多美妙的聲音來呢?真想湊近仔細研究一下。但媽媽時常叮囑:別人家的東西不能動,特別是貴重的東西。留聲機在那時是個稀罕物,肯定屬于貴重范疇內(nèi),我只能遠遠地看,靜靜地聽,在心里哼唱。
發(fā)小的媽媽黑瘦,是個很勤快、雅致的女人,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條,頭發(fā)衣服什么時候都是干凈的,水一樣齊整。農(nóng)閑時候,她泡一杯茉莉花,做著針線活,隨著唱片哼唱黃梅戲、京劇。耳濡目染,我發(fā)小都能唱一段“女駙馬”,真是讓人羨慕。
發(fā)小的爸爸在大門框上拴了一條繩子,我們寫完作業(yè),就坐在繩子上蕩悠。我們輪流坐在繩子上,互相推著。
離開大人的視線,膽子也大了起來,我嘴里跟著留聲機大聲唱著“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著夏天,操場邊的秋千上,蝴蝶還停在上面……”盡管跑調(diào)跑得都找不回來,卻開心得像只出籠的小鳥。
那時候感覺日子過得好慢啊,一天天那么長,我們好像永遠都長不大。
我們在不知不覺中長大了。上了初中,離開了家鄉(xiāng)。再后來,都結婚育子,忙于養(yǎng)家糊口,漸漸地,就不大見面了。
曾以為的天荒地老,永遠不分開,早已隨了風。當年的年少春衫薄,現(xiàn)在已是朱顏漸老。她的母親已經(jīng)去世十年之久了,我的母親也故去兩年了?,F(xiàn)在的我們,比當年的父母還年長了
幾歲,而我們的孩子比我們當年還高了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