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寬云
德州與河北衡水交界處是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在交通落后的年代,這一帶受益于“水路即戲路”的優(yōu)勢,戲班子很是活躍。國內有了鐵路后,戲劇界一些著名演員講究演出不下火車道線,但可以下運河。這樣一來,類似于不通鐵路的武城縣和衡水故城縣,就借了瀕臨運河的光,可以多次欣賞戲劇大咖到此地演出,這對于當?shù)貞虬嘧拥陌l(fā)展無疑是有著很大助推力的。
一
戲班子作為一種民間藝術團體,在當?shù)氐臍v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清朝,它有大小之分:大戲班子,行當齊全,粉墨登場,能演整場戲和連臺戲,還能受邀跨地區(qū)甚至跨省演出;小戲班子則簡單多了,主要以清唱文戲為主,而且大多是選場,能唱整出戲的很少,主要是在當?shù)氐募t白事或小型慶賀活動中露面。
大戲班子一般不下鄉(xiāng)演出,只有在重要的慶祝和節(jié)會場合才會破例,這也是因為鄉(xiāng)下大多沒有禮堂,需要臨時搭建舞臺。搭建舞臺時為了省工省力,經(jīng)常借助自然生長的槐樹,因為槐樹堅挺主干高,搭建起來有空間。每當這時,鄉(xiāng)村里就像過年一樣熱鬧,人們呼朋喚友前來看戲,過了門的閨女更是落不下。當?shù)赜幸皇赘柚{就反映了這個喜慶場面:柳樹柳,槐樹槐,槐樹底下搭戲臺。人家的閨女都來了,俺的閨女還沒來。說著說著也來了:騎著驢,拿著鞭兒,穿著套鞋露著尖兒,四斤饃饃壓粉干兒。
小戲班子沒有大戲班子的聲勢和轟動,但因為戲金少,簡便機動,可以經(jīng)常性地演出,同樣被人們所歡迎,成為大戲班子的有益補充。
當?shù)氐膽虬嘧幽苎莩龆鄠€劇種,有被譽為國粹的京劇,有發(fā)源于山東的呂劇和柳琴戲,有發(fā)源于河北的評劇和河北梆子,還有豫劇等。這其中,演唱最多、最受觀眾歡迎的是河北梆子。這大概是河北梆子音調高亢清脆而又表演細膩,很符合當?shù)厝舜肢E豪放而又重情重義的性格;“野”味十足的唱腔、唱詞和念白,很對觀眾的口味。
二
戲班子雖分大小,但都在民間生存,所以他們演出的劇目需要被人們所喜愛,反映他們的心理愿望。多年來,在當?shù)亟?jīng)常演出的劇目大致有以下幾類:一是鞭撻階級壓迫的,如《竇娥冤》《秦香蓮》《蝴蝶杯》等;二是期盼和睦生活的,如《三娘教子》《小姑賢》《打金枝》等;三是歌頌英雄人物的,如《轅門斬子》《寶蓮燈》《穆桂英掛帥》等。四是充滿歡快喜慶氣氛的,其中《小放?!泛汀洞蟮堑睢房芍^典型代表。
《小放?!肥橇餍杏诤颖笔∶耖g的歌舞小戲。內容描寫村姑向牧童問路,而遭遇調皮的牧童故意為難的情景。對話俏皮風趣,音調歡快優(yōu)美,在小戲班中可謂每演必唱。
《大登殿》的編演過程就是一幕喜劇。新中國成立以前,戲班子經(jīng)常到大戶人家唱堂會,劇目都由主家點戲。相傳,有一大戶老太太愛看《汾河灣》,常為薛仁貴與柳迎春夫妻分別后沒有團圓耿耿于懷,悒悒不樂,以至染病。其子女趕緊安排戲班子排演了一出薛仁貴功成名就當皇上、柳迎春苦盡甘來做娘娘的大團圓戲。老太太看后十分高興,病體得以恢復。于是這出戲就傳開了,但畢竟與歷史人物的真實經(jīng)歷差距太大,怕招致非議,因此就把薛仁貴改成了薛平貴,把柳迎春改名王寶釧,取名《大登殿》或《王寶釧》。類似情況,在戲班子編演新戲的過程中并不鮮見。
三
大小戲班子在表演形式上有很大區(qū)別。
大戲班子行頭正規(guī),道具齊全,幕景逼真。舊時人物什么穿戴?八寶金殿什么模樣?三拜九叩如何進行?在沒有電影電視之前,看戲就是最直觀的觀摩。小戲班子是清唱,這些是看不到的或看不完整。大戲班子演出比較正規(guī),唱京劇就是唱京劇,唱評劇就是唱評劇。小戲班子則不同,可以以河北梆子為主,來個大雜燴。在農(nóng)村,小戲班子又叫“吹打的”,因為紅白事需要吹拉彈奏,喜愛音樂的可以大飽耳福,這一點是大戲班子所不具備的。大戲班子編演的唱詞、道白一般是不能改的,比如在《小姑賢》一劇中,惡婆婆看到兒媳做的飯菜清淡,借機斥責道:“你就不會到那集上,去把那個羊肉拉?”小戲班子演到此處卻可以借景生情,到武城演出就加上“咱那武城集”,到故城演出就加上“咱那故城集”,讓觀眾頓生親切感和融入感。再比如,《三娘教子》中有一句臺詞:“這個孩子本是你生的,我養(yǎng)的?!毙虬嘧泳湍茉偌由弦痪洌骸澳愀模遗盏?。”讓農(nóng)民觀眾倍感熟悉和貼近。改革開放以后,為了適應觀眾的多方要求,小戲班子的演出樣式又增加了雜技、跳舞、唱流行歌曲,而且切入得非常巧妙,比如,在唱《小放?!分校镣瘑柵樱骸澳闫偶以谀睦??”女人借機唱答:“婆家住在黃土高坡?!彪S后便把整首《黃土高坡》唱完。
當?shù)氐拇髴虬嘧釉谛轮袊闪⒑?,逐漸融入了公辦戲劇院團,小戲班子得以在民間戲劇舞臺上一枝獨秀。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戲劇傳播媒介的豐富而多彩,小戲班子有些沉寂。近幾年,借助政府對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保護傳承和對運河文化開發(fā)利用的東風,小戲班子又活躍起來,成為鄉(xiāng)村振興及精神文明建設的一支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