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夢中每迷還鄉(xiāng)路,欲知晚途念桑梓。”這是老作家孫犁先生晚年作的兩句詩。其實,游子又有哪個不在每時每刻思念著故土呢!離開老家之后,我人不能時常回去,魂卻總在故土徘徊、繾綣:故鄉(xiāng)的路呀,總是那么長,整宿整宿做著回家的夢。
??? 十幾歲離開老家,但有時出來,有時回去,老家是我的根,是浪子的歸宿。人到中年,特別是父母移出居住之后,便很少再回故里;15年前國家對黃河灘區(qū)村宅進行遷徙,老家舉村搬移,遷后的新村整齊劃一,打破了原先的古老布局,已經(jīng)不知道誰家是誰家了,而且也沒有了我家的房基,熟識的人愈來愈少,回去幾次,像個異鄉(xiāng)路人那樣匆匆而過,再也尋不到老家那種感覺,慢慢地也就不再回去。
??? 但已然夢回老家。30年里,我輾轉(zhuǎn)過很多地方,家也安了無數(shù),可總是忘不了生我養(yǎng)我的故土老家——那個黃河灘區(qū)中的村莊,那個一面臨河,一面倚壩的小村落,那里有我太多的記憶。老家的宅院都是修建在高高土臺子上的,那是抵御洪水侵襲的需要,在我們那一帶叫“房臺”:丘陵狀的,一家一戶,無論毗鄰連接或單戶出勺,房屋都建筑在凸起的房臺之上;站在蜿蜒的黃河長堤上遠眺,鄉(xiāng)野烈風之中,遠遠的蔥綠叢后,忽隱忽現(xiàn)紅磚綠瓦的一角,像山丘地帶的小村子。我生于斯,長于斯。臺前隔著一條街,是我兒時就讀的學校,寬門深院,青磚黛瓦;校園四周滿是槐樹,錯錯落落,彼高此低,季節(jié)里一嘟嚕一嘟?;被ǎ籽┒阉频?,滿村莊都沐浴在槐花的清香之中,招來群群嗡嗡著的蜜蜂。而空闊的校園里,卻栽滿了桐樹,兒時種下的小苗,早已擎天蓋地,綠蔭蔽日了。
??? 我念小學時,常常托著嘴巴觀看窗外的泡桐,那紫色的喇叭花像吊鐘般在風中搖曳,又似堆砌來的片片云朵;下雨的那刻,密集的雨點嘩嘩啦啦敲打著茂密、寬闊如扇的葉子,好一會,才有雨珠在葉面上匯集成一個碩大的顆粒,顫顫抖抖打著旋兒悠悠滑落。那景致常常使我入迷,至今不忘。有一次下大雨,我凝視那葉片滾落的水珠兒,就幻想那都是珍珠瑪瑙,穿成串兒男女同學脖子上一戴,呵,又神氣又漂亮!“李學民,站起來!”忽聞一聲斷喝,國文張老師驚醒了我的美夢?,F(xiàn)在只記得那堂課講的是李紳的《憫農(nóng)》,其他就記不太清楚了。
??? 母親離開老家居住之后,有一年的中秋我回老家去,一人滿懷心緒地爬上房前的學校臺院去,我走進了空空的教室,在那個我曾經(jīng)坐過的窗口凝視,不覺靈魂出殼,恍惚走神,耳畔忽又聞那個聲音:“李學民,站起來!全文背誦《憫農(nóng)》!”于是乎:“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不覺間一把酸澀淚珠流淌了滿面。那個提問我的國文老師早已作古,那張孩提時歪歪扭扭刻有我名字的課桌,也早已灰飛煙滅……
??? 村子遷移之后,老家的宅子全部拆成了平地,房子沒了,小山丘狀的臺基也鏟平了,一切似乎沒了痕跡……我再也沒回去……可是,故土的一切,早已成了我的魂牽夢繞,我的久久不散的夢魘……
□李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