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佳節(jié)。中秋夜,皓月當空,清輝照九州。古往今來,描寫中秋的詩詞文章,不勝枚舉。
??? 宋代詞評家胡仔說過:“中秋詞,自東坡《水調(diào)歌頭》一出,余詞盡廢?!边@首《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宋神宗熙寧九年的中秋夜,蘇軾客居密州時所作。詞前小引:“丙辰仲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從這可看出,這年中秋節(jié),蘇軾非常高興,喝醉后思念起身處異鄉(xiāng)的胞弟蘇轍。詞人對月酌酒,心潮起伏,隨即思緒翩翩,寫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詞人豐富瑰麗的想象,為讀者塑造了一個美輪美奐的桃源美景,另外還喚醒了人們面對世事無常,應當珍惜當下的體悟。
??? 第二年的中秋節(jié),蘇軾見到了胞弟蘇轍,于是又寫了《中秋月》“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zhuǎn)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該詩記述了蘇軾與胞弟蘇轍久別重逢,共賞秋月的樂事,同時也抒發(fā)了聚后又要分離的哀傷和感慨。很難想象,在這個月圓之夜,多年未見的兄弟二人該怎樣相互訴衷腸?
??? 相比蘇軾與弟團聚的中秋節(jié)而言,唐代詩人杜甫的中秋節(jié)則無比凄冷。在《八月十五夜月二首》中,詩人如“轉(zhuǎn)蓬”一般,遇風飛轉(zhuǎn),飄泊不定。詩句表達了詩人漂泊無依的羈旅生活里煩悶愁苦的情緒。 “刁斗皆催曉,蟾蜍且自傾。張弓倚殘魄,不獨漢家營。 ”詩人聽到刁斗聲響起,不由得想到戍邊的士卒,以及戰(zhàn)亂中背井離鄉(xiāng)的勞苦大眾。原本合家團圓的中秋節(jié),杜甫卻為了逃避戰(zhàn)亂,獨寄蜀中,實在悲傷凄涼。
??? 古人筆下的中秋節(jié),大都思鄉(xiāng)念親,拜月懷遠;而現(xiàn)代散文家周作人對待中秋佳節(jié),卻有異于常人。在《中秋的月亮》一文中,他說:“我于賞月無甚趣味,賞雪賞雨也是一樣,因為對于自然還是畏過于愛,自己不敢相信已能克服了自然,所以有些文明人的享樂是于我頗少緣分的。 ”
□楊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