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原縣西北王杲鋪鎮(zhèn),是歷史上的繹幕縣,古有繹幕城。
??? 繹幕城由來已久。清代《平原縣志·古跡》(卷二)援引《寰宇通志》記述:“繹幕城……殷祖乙時(約公元前11世紀)置驛于此,西漢置縣”。又據(jù)1993年版 《平原縣水利志·續(xù)山東考古錄》記載:兩千年前的繹幕縣內(nèi)有一條屯氏別河支流,“屯氏別河首受屯氏河處,約在館陶、臨清間,東北經(jīng)信城縣張甲河出焉,又東枝津出焉,又東北經(jīng)繹幕縣南(即今平原縣恩城南)分為二瀆,北瀆經(jīng)繹幕故城南,東絕大河故瀆,又東北,經(jīng)陽信縣故城北入于海……南瀆東去流入平原”。根據(jù)這段引文記述,結合現(xiàn)今這一帶地形,可以看出,在今恩城南,屯氏別河分為兩支,北支經(jīng)今王打卦鄉(xiāng)中部北流,經(jīng)今王杲鋪鎮(zhèn)境內(nèi),東拐又折向東北流出繹幕縣境。據(jù)此推斷,繹幕故城應在今王杲鋪鎮(zhèn)東部焦家寺一帶地方,繹幕縣域包括今王杲鋪全部,恩城、王打卦大部。據(jù)相關史料記載,我國歷史上有3個繹幕縣:一是平原縣城西北10公里今王杲鋪鎮(zhèn)的繹幕縣,置縣時間最早,有的史料記為“北繹幕縣”;二是,東晉時為安置冀州南渡流民,在江南鎮(zhèn)江一代置繹幕縣,又稱“南繹幕縣”;三是,北繹幕縣,房氏家族中,房彥謙七世祖房堪,自東晉十六國之南燕時,隨慕容德遷離祖籍冀州清河,輾轉到達齊州,南朝劉宋置繹幕縣,又稱“東繹幕縣”,屬東冀州清河郡,在今歷城東部與章丘交界處,出土的“西彩石村北房彥謙墓及清同治護墓碑”有記載。后兩個繹幕縣人口少、規(guī)模小,且都是北繹幕縣人氏遷徙而僑置。
??? 據(jù)民國三十一年付印的 《重修恩縣志》記載:繹幕縣,漢屬冀州部、清河郡;東漢屬冀州部、清河國;晉、南宋均屬冀州部、清河郡。清代《平原縣志》記述:繹幕縣,漢屬平原郡;東漢、晉屬平原國;南宋屬平原郡;北魏屬冀州部、安德郡。北齊天寶七年廢繹幕縣,故地隸屬清河郡貝邱。 《隋書》志“平原郡”記載:“隋開皇十六年復置繹幕縣,至是廢入平原郡”。北宋初,有個名王杲的人遷來建村王杲屯,后又在村西驛道上設鋪接待移民,稱王杲鋪,逐步成為該地域政治經(jīng)濟中心,繹幕地域遂更名王杲鋪。明、清兩代王杲鋪屬恩縣第三鄉(xiāng)。
??? 繹幕城兵事。東晉永合八年(公元350),后趙大將冉閔殺石鑒稱帝建立魏國,都鄴(今河北臨漳西南),史稱冉魏。公元352年,后趙舊將段勤乘機割據(jù),稱帝于繹幕。燕王慕容俊,遣建鋒將軍慕容霸討段勤,段勤舉城投降;永和九年十一月,繹幕人蔡匡,據(jù)繹幕城叛燕,慕容垂遣冠軍將軍慕容隆攻匡,蔡匡懼怕,請求投降,隆生擒蔡匡殺之。
??? 繹幕人房亮、房士達,北魏時先后任平原太守。據(jù)《魏書·房亮傳》記載,房亮,字景高,父法延,譙郡(今安徽亳縣)太守。亮自幼好學,有節(jié)操,太和中任平原太守。當時,冀州刺史王愉反叛,平原與冀州接境,王愉遣使者到平原游說,啖以重利,誘亮同反。崔亮毅然斬其使者,發(fā)兵防衛(wèi)。王愉怒,遣大將張靈和攻打平原。房亮率兵出城截擊,大破愉軍,晉升前將軍、東荊州刺史,永安二年(公元529)卒,終年71歲,贈撫軍將軍、齊州刺史。房士達,少有才氣,初仕濟州左將軍、府倉曹參軍,因功晉為平原太守,抑挫豪疆,境內(nèi)民安。后因河間(今屬河北)人邢杲率農(nóng)民軍從城東進攻平原,房士達懼其威名,不敢攻逼,率軍越城西渡,繼轉濟南太守,士達不應,永安二年卒,贈齊州刺史。
??? 繹幕人房景伯是北魏清河太守。房景伯,字長暉,初仕齊州輔國長史,攝行州事,政存寬簡,百姓安之,遷清河太守。清河民劉簡虎曾失禮于景伯,他聽說景伯為太守,闔家逃亡,景伯捕而擒之,既往不咎,封其子為西曹掾,命諭山賊,簡虎感激,群眾稱道。景伯之母崔氏,博覽群書,嚴明高尚,多有聞知。景伯任清河太守期間,每有疑案,常先請教母親。貝邱民列子不孝,吏欲治其罪,景伯為之悲傷,找到列子母詢問不孝原因,母曰:“百聞不如一見,鄉(xiāng)民未見禮教,何足責哉?但愿呼你母來,吾與之同居,將子置汝左右,向你學孝道,或應自改。 ”景伯遂召母至,崔氏與之對榻共食,使其子侍立堂下,觀景伯供食,未及旬日,悔過求還。崔氏曰:“此雖顏慚,未知心愧,且可置之。 ”凡經(jīng)二十余日,其子叩頭流血,其母涕泣乞還,然后聽之,終以孝聞。崔氏以壽終,《魏書》記作“列女”。景伯累遷司空長史,清《平原縣志》評其為“循吏”。
??? 繹幕人房景先,北魏文學家。房景先,字光胄,景伯弟。幼孤家貧,無資從師,其母崔氏自授毛詩、曲禮。 12歲精讀經(jīng)史,成為名士。儒學宗師崔光,嘆其精博,奏請皇上,薦景先佐修國史,累遷濟州中正。主要著作有《宣和起居注》、《五經(jīng)疑問》等百余篇。逝世后,贈洛州刺史。
??? 繹幕名宦。清代《平原縣志》載繹幕名宦3人:其一,房法壽,少勇果敢,被征召為主簿,以母老不應,后任北魏冀州刺史。屢立戰(zhàn)功,威名震赫,皇上賜爵壯武侯,加平遠將軍,給田宅、奴婢。法壽性愛施親,與舊賓客同饑飽,困頓不豐足。逝世后,贈青州刺史;其二,房堅,字千秋。持躬有道,治家嚴肅,北魏高祖時任齊州大中正,與幽州中正楊尼并為名士,高祖魏孝文帝曰:“昔有一祁名垂往史,今有二奚當聞采牒?!彼爝w房堅為濮陽太守,逝世后,贈南青州刺史。其三,房豹,字仲干,體貌魁岸,儀容俊秀,初仕開府(今開封)參軍兼行臺郎中。歷遷樂陵太守,因郡治瀕海,水多咸苦。豹率民眾鑿井一口,遂得甘泉。后因形勢所變,豹罷官返鄉(xiāng),井水復咸。晚年,因病終于家。
??? 繹幕房氏,系北魏世代顯貴家族,輝耀史冊。
??? 民國年間,王杲鋪為恩縣第二區(qū)第一鎮(zhèn),解放初仍隸屬恩縣,1956年3月,恩縣撤消,王杲鋪劃歸平原縣至今?!跬跤窠?BR>